- 23.15 KB
- 2022-04-22 11:51:0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铁路给排水验收规范 篇一: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新XX版表格) 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砂和砂砾管道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灰土管道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回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篇二:GB50268-XX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条文说明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tanceofwaterandseweragepipelineworks GB50268—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XX年5月1日 XX—10—15发布XX—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68—XX,自XX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和《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XX年10月15日 前言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XX]67号)的要求,由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总结了我国各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原则,参考了有关国内外相关规范,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规定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土石方与地基处理、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管道附属构筑物、管道功能性试验及附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路6号,邮编:100044;E-mail:kjb@)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公用事业分站、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北京市自来水设计公司、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水务局、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焦永达、苏耀军、杨毅、王洪臣、于清军、李强、郑进玉、曹洪林、李俊奇、岳秀平、王和平、蔡达、袁观洁、张勤、王金良、刘彦林、游青城、葛金科、孙连元、李绍海、刘青 目次 1总则..........................5 2术语..........................6 3基本规定......................8 施工基本规定.............8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12 4土石方与地基处理.............15 一般规定................15 施工降排水..............16 沟槽开挖与支护..........17 地基处理................22 沟槽回填................23质量验收标准...........275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32一般规定...............32管道基础...............36钢管安装...............38钢管内外防腐...........43球墨铸铁管安装.........53钢筋混凝土管及预(自)应力混凝土管安装..................54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安装.56
玻璃钢管安装...........58 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及其 复合管安装...................59 质量验收标准...........61 6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75 一般规定................759管道功能性试验..............177一般规定..............177压力管道水压试验......178无压管道的闭水试验....185无压管道的闭气试验....188 工作井..................82 顶管....................86 盾构....................98 浅埋暗挖...............103 定向钻及夯管...........110 质量验收标准...........116 7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141 一般规定...............141 沉管...................143 桥管...................153 质量验收标准...........156 8管道附属构筑物..............168 一般规定...............168
井室...................168 支墩...................171 雨水口.................171 质量验收标准...........172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189附录A给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190附录B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93附录C注水法试验.............206附录D闭水法试验.............208附录E闭气法试验.............210附录F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213附录G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216附录H聚氨酯(PU)涂层.........217聚氨酯涂料............217涂敷工艺..............219涂层质量检验..........220本规范用词说明.................220 条文说明.......................221 1总则.....................221 2术语.....................222 3基本规定.................224 4土石方与地基处理.........227 5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233
6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241 7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248 8管道附属构筑物...........251 9管道功能性试验...........252 附录A给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 部、单位工程划分............257 1总则附录B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57附录C注水法试验..........258附录D闭水法试验..........258附录E闭气法试验..........258附录F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258附录G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259附录H聚氨酯(PU)涂层......259 为加强给水、排水(以下简称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施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城镇公共设施和工业企业的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工业企业中具有特殊要求的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
给排水管道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接触饮用水的产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篇三:铁路地上站房暖通给排水标准 铁路地上站房暖通空调给排水标准 一.总则 1.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应按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选用或计算确定,室内计算参数可按《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及《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选用,同时应满足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站房应进行冷热源可行性、经济性研究,大型、特大型站房做冷热源专题报告,其它站房应附冷热源比选的章节或附件,应在初步设计鉴修前完成. 3.站房高大空间应进行气流组织研究,特大型站房应进行模拟计算,确定合理的送风方式和气流组织。 4.暖通空调方案应分层面、分区域选用不同的设计标准和型式,确保核心区域的环境舒适及工艺房间的环境要求。 5.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设备的选型宜统一,做到标准化、规模化,设备单元须进行工业化设计。 6.应充分考虑站房室内外给水、排水、雨水、消防及热力管道的接口设计和配合,尤其注意站台、站前平台的雨水、消防及雨棚雨水接口。
7.站房暖通空调细节设计可参照《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施工细节处理》(鉴建筑[XX]105号)及《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办理。 二.采暖 1.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应设置采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及温和 地区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达60d或≤8℃的天数达75d时大型及以上站房可结合空调系统设置采暖设施,夏热冬暖地区不宜单独设置采暖设施。 2.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的进站厅、售票厅、候车室、贵宾室等高大空间宜设置热水地板辐射系统,其它区域宜共用空调系统。单独设置空调的办公、工艺房间及无集中空调或无人有水设备房间宜设置散热器系统,工艺机房若设备发热量满足机房冬季环境要求可不设置采暖设施。 3.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应优先采用建筑措施封堵,中型及以上站房主要出入口严寒地区宜设热空气幕、寒冷地区宜设电热空气幕,其它地区的宜设贯流空气幕。 4.站房内服务于城市交通的通廊不设置空调采暖设施,宜预留给排水、采暖、空调及电接入条件。 5.各站商业夹层宜预留给水、排水、采暖、空调及电接入条件,待后期开发再行细化设计。
6.散热器系统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热水地板辐射系统采用PEX-C管。 三.给水排水热水雨水 1.给水宜采用分质分层供水,宜由室外或市政直供,分层供水宜采用变频或叠压供水。 2.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管道系统,应优先采用重力排水。 3.站台雨棚和站房屋面雨水优先采用重力排水,无条件时可采 用压力流雨水系统。 4.严寒地区大型及以上站房盥洗间宜设热水供应设备,寒冷地区大型及以上站房仅在母婴、vip候车及贵宾室设置热水供应设备,热水供应易分散个制备。 5.客运专线大型及以上站房直饮水系统宜分散制备。 6.应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公共卫生间盥洗及小便器应采用感应式水嘴和冲洗阀。贵宾室卫生洁具采用合资品牌,公共区卫生洁具采用国内知名品牌。 7.室外及半室外的排水及消防管路防冻措施,应充分考虑维护和运营费用,设置范围应经济合理。空调房间内给排水管路宜考虑防结露措施。严寒地区站房及雨篷的雨水管路宜考虑防冻措施。
8.给水支管采用PPR管,干管可采用钢塑管;热水支管采用稳态PPR管,干管可采用钢塑管;直饮水管采用不锈钢管;排水管采用UPVC管,有拌热要求时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雨水管采用HDPE管,消防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 四.通风防排烟 1.站房内候车室、进站广厅及售票室等高大空间应结合自然排烟进行排风设计。 2.站房内地下变电所、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应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变电所、配电室应按排除余热及事故排风考虑设置通风设施。 3.发电机房及油箱间应设置送排风系统,应考虑事故排风及发电 机燃烧所需风量。 4.站房内吸烟室、旅客厕所应设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不宜过小 5.通信、信号、信息及售票主机房等设置气体消防的房间应设置卸压及事故排风装置。 6.出站及行包地道可按建筑防火规范的隧道一章进行设计,宜采用自然通风和排烟。大型、特大型站房地下出站厅应消防结合性能化报告要求设置通风排烟及其它消防设施。 五.空调
1.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站房宜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其它地区客运专线站房最热月平均温度≥24℃时可设空调,≤24℃时贵宾室、售票室等办公及工艺用房可设置空调,省会城市及口岸站的枢纽车站可适当提高标准。 2.冷热源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设备的稳定性等条件,合理、科学地确定空调方式及设备的选型,尤其要从可行、节能、节资的角度合理比选确定。 3.当站房区域内有既有或规划城市、区域热源、电厂余热,同时满足站房工期需求时宜优先采用;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且满足上网或并网要求时可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可采用水(地)源热泵系统;当铁路系统内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时,可采用冰(水)蓄冷系统;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污水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中、小型站房可采用空气源热 泵系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较低、温度的日较差大的地区,如气候区划图的VIIA,VIIC,VIID区宜采用蒸发式空调。 6.地源热泵系统应核实当地地质资料及室外用地的可行性并应进行全年冷热负荷平衡计算,做好辅助冷热源设计,以减少系统投资。 7
.合理处理好站房内暖通、给排水、消防设备及其附件和管线所用空间和位置,即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节约设备及管线所占空间,又要不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功能和环境美观。 8.严寒、寒冷地区空调机房宜设于室内夹层处,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中小型站房可设于室外,空调设备及系统应考虑设置保温、防腐、防雨、防风、排水、安全、及检修维护等措施。 9.候车室、售票厅等高大空间集中空调系统宜采用组空+低速风道的全空气系统,贵宾、工艺、办公房间宜采用多联机/风盘+新风系统。 10.候车室、售票厅等高大空间宜优先采用喷口侧送风、集中回风的送回风方式,无条件时可采用顶送、集中回风的送回风方式,贵宾、工艺、办公房间采用顶送顶回方式。送回风口选型与布局应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贵宾室风口应隐蔽处理,工艺房间风口及设备选型和布局应注意结露、凝水、维护及运营时间等问题。 11.空调通风风管可采用复合风管,冷冻/却水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凝水管采用UPVC管。百叶风口采用喷塑铝合金风口,喷口双工况时可采用温控风口,单工况时采用电控风口。保温采用橡塑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