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00 KB
  • 2022-04-22 11:48:06 发布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策划书.doc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策划书一、活动目的及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广大青少年提出的“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的号召,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青年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帮助我们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决定组建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公检法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律师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新闻电台、毕业的师兄师姐、在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小摊小贩、路人等机构人群,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现场与电话采访报道,开展交流座谈会等多种切实可行的形式,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可以进入的工作单位真正所需要的法学人才必备的素质与要求。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切实的了解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可能遇到的瓶颈,深入发展最前沿,减少我们法学学生潜意识里对法学就业无望的困惑,顺应国家所提倡大学生就业下基层去西部的号召,充分发掘出法学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资源具有的潜能,转变法学学生就业视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法学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市场调研,形成一份比较有权威的调研报告,并提供大量的现场采访报道,为同学们解开关于法学就业的一些困惑,帮助同学们树立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信心,引领同学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二、可行性分析(一)18 群众基础好。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带着广大法学专业学生的期望而进行的,他们希望通过我们切实的市场调查,还原他们一个真实的法学就业市场前景状况,而不是简单地在网上、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关于法学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困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信心倍增,一定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完成本次实践任务,为自己,也为同学们点亮法学学生就业前景的曙光。(一)学校以及学院的支持。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响应学校“三下乡”实践通知的号召,同时也获得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不论是在实践程序的指导上,还是在实践所需的经费上,他们都将对我们的实践队伍给予较大的帮助。(二)实践队伍的专业性。本次实践队伍基本是由法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参加过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他们的理论知识,社会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同时对法学学生就业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实践调研当中会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常见的困惑和问题,避免调研的战线过长。另外,我们招募的实践队员都是经过面试选拔后组成的,他们基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单独处事的能力、一定的写作功底;同时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善于PPT、模板设计等内容;对摄影比较熟悉,在制作剪辑方面也比较擅长,这对我们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本次实践任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三)外界力量的支持。本次实践不仅有同学的支持,学校学院的资助,也获得了外界一些机构人群的赞同,他们表示愿意配合我们进行相关任务的完成和解决。如新都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相关负责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新都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机构负责人愿意为我们提供免费咨询与服务,新都区司法局、新都区各乡镇司法所、新都区人民检察院、新都区政府、成都市新闻电台、成都市公检法机关的一些工作人员、许多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家长、毕业的师兄师姐等,他们都会为我们提供可能需要的帮助。(四)国家提倡大学生往西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今年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做“村官”事件的背后,充分的显示了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创新思路,和西部就业前景的辽阔。大学生也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深入西部,真正的了解西部现当下经济发展现状,消除自己对西部地区的某些偏见,转变就业视角,拓展大学生就业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法学专业就业问题分析18 曾几何时,法学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比较抢手,社会需求旺盛,当时社会舆论也似乎一边倒,法学是热门专业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办学成本投入不大,于是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许多高校纷纷上马兴办法学专业。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似乎是门庭冷落,一些学生纷纷抱怨社会需求的有限以及法学教育繁荣下面掩盖的“泛滥”现象。一些法学专业毕业生被迫放弃法律专业而从事其他工作。应该说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法学专业作为朝阳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文科专业乃至法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这里既有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有关行业及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以及毕业生自身就业意识不强、准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院和检察院。曾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学专业毕业生流向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现在很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现在要进这两类单位已是越来越难。原因一是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后,法院、检察院招收审判员和检察员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司法考试的报名资格规定本科毕业生必须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后方可报考,这就使得待就业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无法参加司法考试,进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准入资格受限。原因二是按照现在的录用政策,进法院、检察院不仅要具备法律职业资格,同时必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18 (2)国家公务员单位。《公务员法》实施以后,公务员报考人数增加,竞争日益激烈,一般来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在50:1以上,个别中央国家机关能达到1000:1以上。法学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有专业上的优势,但由于目前公务员招考实行中央和地方独自组织考试的体制,每个省甚至市、县都有自己的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时间各异,往往造成冲突。学生为获得更多的公务员录用机会,往往在各省疲于奔命,人为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和就业困难。(3)律师行业。它也是广大学生选择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原因有三:一是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律所招聘也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二是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部分都是合伙制、合作制,注重利润最大化的他们在用人方面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期培养、长效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三是律师行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毕业生思想准备不足,望而却步。(4)企事业单位。它们目前已经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增长点,去这些单位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法学毕业生去这些单位就业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现象。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来说,使用专门的法律人才对他们来说还属于高消费,毕竟不是他们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成熟的法律人才,因此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也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应届法学毕业生在这里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般来讲,法律类职业对人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职业发展方向即使不再从事传统的司法行业,“转行”后也大多选择在与“法”相关联的行业——或在企业任职做法律顾问,或是新闻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也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金融、银行以及相关企业等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公证行业也需补充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18 新时期社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更多体现为以下方面:从地域和行业上看,过去数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在西部和基层地区,尤其是农村和艰苦行业法律人才相对短缺。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毕业生在上述地区和行业的发展造就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发展必定大有可为。从能力和综合素质来看,社会各界对法学人才的要求更高了。这种要求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上,更多地体现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凡进必考”的政策是毕业生就业求职中的公平竞争、一视同仁原则的体现。而能否“过关斩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准入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便是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职业必须逾越的一道“龙门”。一、实践内容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尤其是法学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走进公检法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律师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新闻电台、毕业的师兄师姐、在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小摊小贩、路人等机构人群,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现场与电话采访报道,开展交流座谈会等多种切实可行的形式,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可以进入的工作单位真正所需要的法学人才必备的素质与要求。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切实的了解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可能遇到的瓶颈,深入发展最前沿,减少我们法学学生潜意识里对法学就业无望的困惑,顺应国家所提倡大学生就业下基层去西部的号召,充分发掘出法学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资源具有的潜能,转变法学学生就业视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法学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通过摄影作品、DV作品、日志、论文成果,成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向大家展示实践成果;充分实现预期效果!五、实践活动预期及成果(一)社会实践报告及成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尤其是法学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制作社会实践调查表一份,18 提交企事业单位人才市场调研报告一份,为我校法学同学提供实践地就业方面的详实的资讯;深入了解公检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法学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方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我校法学学生就业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友好互赢的友谊关系。(二)在实践地对我校的宣传及成果:活动开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宣传西南石油大学在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同时也宣传了文法学院风貌;作为我校唯一一个文科学院,以极具特色的人文视角,向社会企业展示了我院综合人文灵秀与理工踏实特点于一身的独特大学生风采,这样的实践即可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开拓视野,也让同学们有机会走出课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树立工大学子形象。(三)媒体合作报道及成果: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可以通过高校媒体、本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此次活动;通过报道,可以更好地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同时扩大对参与交流企业的宣传。(四)回校后,将以专题、展板等形式向全校师生汇报:我们的队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一定会在自身认识与素养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届时还将通过参与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摄影作品、DV作品、日志、论文成果,成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向大家展示实践成果;不负广大失师生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通过与当地企业的良好沟通与长期联系,邀请对方来我校招生就业。(五)全面的实践过程材料1、调研报告、论文;2、文献的分析资料、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和访谈报告;3、团队调研日记;4、团队调研相册;5、团队总结报告(针对队伍本身及实践过程等的个人论文整理总结和团队总结);6、PPT展示文稿(含电子版照片)和团队自行拍摄编辑的DV短片;7、接受单位评语;8、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六、活动开展及技术方案18 1、调研活动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策划准备(5月23日—6月1日)制定活动策划书,系统申报,做好团队内成员的分工。第二阶段:活动前准备(6月8日—7月1日)(1)、查找文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和文献分析;(2)、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公检法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校法学专业等资料的收集及现场采风;(3)、设计好调查问卷;(4)、确定访谈对象,制作好访谈提纲及访谈调查表(5)、其他准备(食、住问题,赞助问题,办理保险、参加中大培训等)。第三阶段:开展实践(7月9日——7月25日)(1)、问卷调查,将信息收集、整理并分析,撰写分析报告;(2)、进行访谈,并整理访谈笔录,撰写访谈报告;(3)、现场采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第四阶段:活动总结(7月26日——7月31日)(1)、准备需上交的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初稿;(2)、准备成果展示的资料;(3)、团队成员总结心得。第五阶段:调查报告、论文的撰写和修改(8月1日—8月10日)2、主要技术方案:采取“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的结合。18 (1)、文献法的运用:通过图书馆收集电子以及纸质资料,查找国内外对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发展的调查的资料,并到成都市各区相关部门查找有关成都市各区在法制建设区域发展计划的相关文件和到当地电视电台等媒体找到相关各高校法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新闻资料。收集文献包括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以及有声文献。通过各种渠道对文献资料进行合理的的收集与运用以间接获得社会知识并做好资料的摘录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汇总,并进行文献综述和文献分析。2、问卷法的运用:在这次调研活动中,选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的,主要以《高等法学教育毕业生就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以成都市各地区为例》为主要测量工具。选择了随机抽样和调查问卷法的调查方法,有利于得到最真实的数据资料。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15道不定项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内容涵盖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调研小组计划选取在成都市各区老中青三个年龄层中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00名市民作为调查的样本。并向从化部分市民随机派发1000份调查问卷。(3)、观察法的运用:通过对高校周边地区的实地观察,运用我们的感官和科学工具,例如照相机,相关的测量工具,选择法学就业的典型单位机构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例如公检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同时要对被观察者说明来意,尊重当地风俗,并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观察的同时,也要善于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最终捕获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市场前景的有价值观察材料。最后要做好观察记录,尽可能的在观察的同时记录下当时观察的情况,获得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第一手资料。(4)、访谈法的运用:本次访谈的对象是教育局、文化局、公检法机关、社会团体等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法学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普通居民、教师、高校大学生、各中小学学生等。我们要做好我们的访谈计划,把握我们的访谈内容,内容主要是关于法学专业学生毕业的出路探索。并选择好我们的访谈形式以及做好访谈提纲和访谈调查表,我们选择个别访谈形式。在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要选好访谈时间、地点和场合,提问的技巧要明确和具体,耐心倾听。七、团队分工及责任说明1、领队:担任团队顾问,负责把握活动大方向,并负责指导整个活动。2、副领队: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管理及团队的建设、成员的分工;工作计划编制及监督落实;校方联系,对外联络与公关,处理突发事件。3、后勤18 (1)财务:负责与本调研活动相关的一切财务的管理,做好财务的支出记录,活动结束后做好报账。包括对活动经费的保管、预算、清点和报销,及对所获赞助的管理,做好对票据的收集和保管。经费:交通费、住宿费、印刷费及其它与本此调研相关的费用,赞助:物件及资金等。(2)安保:负责本调研组在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察觉可能发生的安全意外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我们小组所有成员人身财产的安全。安全应急预案参考《团队安全应急预案》。(3)医务:主要是对己经出现了意外情况的人员进行医务救济并能够及时通知救援人员和报警。在调研活动开始之前务必先熟悉相关急救知识,及做好演练。要求常备基本药品。(4)联络员:负责对团队食、住、行的安排,在活动开始之前负责对调研地区的地理情况等信息的收集,以及负责调研活动行程的落实工作。(5)信息员:时刻关注并收集对本队完成调研工作有帮助的各方面信息,并及时向全队通报。(6)安全工作分工 在对所有成员安全教育了的前提下,安全保卫人员可分为:总指挥、监察人员、安保人员、医务人员。总指挥主要负责对实践队进行活动工作安排和指导;监察人员工作主要是预防、察觉可能发生的安全意外情况,提前做好防卫工作;安保人员,其工作主要是确保在活动进行期间人员的安全;医务人员主要是对己经出现了意外情况的人员进行医务救济并能够及时通知救援人员和报警。(7)公关负责政府、企业、各高校、校内有关部门、宣传机构、其它组织机构联络合作及公关处理(包括危机公关处理)。(8)宣传:A、新闻通讯:负责本次调研活动的新闻通讯工作。撰写供校内外媒体宣传推广的通讯稿,联络相关宣传媒体,监督落实团队各成员撰写团队日记及个人总结的工作(包括团队日记的整理装订成册),收集接收单位的评语、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B、形象策划:负责本次调研活动的形象策划工作。汇总社会实践成果,并整理团队展示交流活动材料(材料18 内容力求丰富详实,准确生动地反映活动亮点),对团队博客及微博的维护及更新工作,对团队宣传方案的创新与落实。C、摄影/摄像:负责对整个调研活动的照片及视频的记录工作,并负责制作团队宣传及展示的PPT、相册和VCR。八、经费预算(一)总计:5500元【最后一项的费用不算了】(二)具体预算:1.文印系列项目名称用处数量单价总额问卷调查关于对法学专业就业看法的调查问卷2000张[正反面]0.4元400元策划书使组员对实践有系统的了解15份4元60元总结报告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日记等60份10元600元打印所需资料辅助社会实践的一些材料、文献15份10150元总计1210元2.住宿费用项目名称用处数量单价/天/15总额新都异地住宿走访实践单位1060元900元成都异地住宿走访实践单位2560元900元总计1800元(注:数量是按照男女比例,男生一间房,女生一间房分配。单价以一间房每天60元计算,时间以半个月计算)。18 3、伙食费:10元/天*15天+25元/天*15天=475(700)元(1)在校的10天,我们吃食堂或者外面比较便宜的伙食,大概每人每天15元(2)在校外的15天,由于物价比较高,但在节约为主的原则下,我们保持在20元每天。4、交通费用项目名称用处数量单价总额新都本地考察走访实践单位、人群940360元新都异地考察走访实践单位、人群5100(往返)500元成都异地考察走访实践单位、人群4150(往返)600元总计1460元(注:单价包括来回的汽车票,公交车费等,以最小的费用为估计量,并且将组员分成3组,分头走访调查,一组4人。)5、摄影采访器材租用费:约1000注:经过在校外市场调查,一套摄影装备的租赁费最便宜也要90元。我们大致用15天,其余300多的费用我们自己出。6、其他费用(医疗费、通讯费、实践工具费、队服费等)预计1500元。九、团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为保证文法学院法学系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安全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队内所有资源能及时协调自救,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此应急预案。(一)总则1.实践团队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预见到学生中可能突发的各种事件以及在处置上存在的某些困难,从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旦发生情况,有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做好处置工作。2.实践团队所有实践队队员及相关人员有义务详细掌握本预案中规定的所有紧急情况处置方法,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执行。3.本《预案》对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社会实践团队适用。(二)突发事件分类18 社会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当中可能发生影响团队人员安全的突发事件有以下4类:1.严重人身安全事件,指酗酒闹事、偷盗、流氓行为、交通、溺水、火灾等。2.常见疾病及意外伤害,指中暑、发烧、意外损伤等。3.语言风俗文化差异,指当地群众与社会实践团队人员因风俗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等。4.天气状况变化,指由于天气状况影响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1.严重人身安全事件预防与处理:(1)团队人员跟随领队集体行动,不准擅自离队(特别是女生),莽撞行事,如必须离队先向领队人员请示并随时保持联络,遇到突发事件可方便相互照应。(2)实践团队要通过与当地政府、派出所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应允与大力支持,明确相关固定的活动地点和当地医院的地址以便可迅速应对突发事件。(3)凡危及团队人员生命和健康的,以争分夺秒抢救为处理原则,有条件的立即实施现场救护,必须送上级医院的须及时转送。2.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1)因为天气炎热而且多变,容易引起感冒、中暑等疾病,在天气特别炎热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降低患病几率。(2)注意饮食与个人卫生,避免水土不服以及预防流行性感冒。(3)实践团队必须贮备了充分的药物来应对常见的疾病或意外伤害。(4)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严重者应尽快就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3.语言风俗文化差异:(1)实践团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在与当地人民沟通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2)实践团队已经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多次向教师请教,对当地有充分的了解,实践团队会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3)所在实践地方人们基本能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实践团队人员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基本不存在语言障碍。18 4.天气状况变化:(1)团队若在调研中遇高温天气时,适当调整日程安排,另外选择合适时间开展工作;(2)事先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团队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遇暴雨天气时可请相关部门帮助团队解决因天气变化引起的交通、意外伤害等问题。(四)临时处置1.一般突发事件由领队处理,如有严重事件可经请示学院领导后可由相关领导与老师成立临时应急小组,还须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切实作好外围工作,稳定周围团队人员的情绪,必要时可与团队人员家长联系,以取得配合。2.本《预案》未涉及的突发事件由带队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机处理。十、实践团队守则本守则是特别为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制定的,实践团队应严格遵守本守则。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领队负责制,各团队设领队一名。2.各团领队在申报立项、领取经费、开展实践和总结工作中全权负责。3.各团队应持接待单位的接收证明和团队立项登记表在校学生会实践部登记立项。实践完毕后,在开学后两周内向学生会提交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宣传海报、团队成员个人小结(每人一份)和接待单位的评语。4.各团队成员应尊重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不擅自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5.各团队成员应积极的对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6.各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需退出实践活动,应向领队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离队。领队应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将具体情况上报学生会。7.各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8.各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维护西南石油大学的声誉和形象。9.各团队负责人应组织好团队完成学校和接待单位交给的任务。10.各团队领队应妥善处理团队内的分歧,遇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团队的团结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18 11.各团队内各项事物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12.各团队应本着节约合理的原则办好有关事宜。13.各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14.各团队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15.本守则的解释权在西南石油大学团委。十一、团队行为准则及调研要求(一)团队成员行为准则:1、每个队员都要明确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以团队的利益为重,服从集体。2、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实践,展现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3、队员之间要坦诚以待,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建立和谐团队。4、积极和主动维护团队的形象,维护团队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发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正常开展调研工作时,应及时向团队领队(或副领队)反映,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解决问题。5、积极参与团队的决策,决策一旦做出,将不折不扣的执行之。6、承诺保守团队约定的秘密资料,不公开发布、谈论这些信息。如果我们需要提供有关信息,必须获得整个团队的批准。(二)调研要求:1、队员必须团结协作,服从集体,有事需向领队或副领队请假。2、调研期间须统一穿着和佩戴学院相关证件,树立良好形象。3、尊重当地群众及其生活习俗,在调查过程中要有礼貌,活动结束后主动致谢。4、每个队员都要配备并认真写自己的活动日记,每天晚上交流心得。5、活动过程中队员不许擅自离队,否则予以处分。6、为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积极树立南方大学子的形象,每天6:30起床,进行跑步等锻炼。7、调研结束后,应再联系被采访和调研的单位,衷心感谢他们所提供的帮助和配合,并将实践成果留给其一份。十二、实践队走访个别对象陈列(一)新都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走访对象:吴庭长、杨庭长。18 (一)新都区人民司法局,走访对象:张玉霖局长。(二)新都区人民检察院,走访对象:潘昆检察长。(三)新都区法律援助中心,走访对象:曾仲达主任。(四)成都市主要区域电视台。(五)新都区政府。(六)四川兰德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七)成都砂轮有限公司»(八)成都银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九)成都市新宿墙体材料应用发展公司»(十)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十一)四川省川鑫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十二)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十三)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十四)成都天剑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五)成都春茂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十六)成都市天缘玻璃制品厂»(十七)成都银线电杆有限公司»(十八)四川省新都华蜀包装装璜厂»(十九)成都市新都团结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十)成都云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十一)成都利生化工有限公司»(二十二)新都河屯水泥厂»(二十三)成都琼星寝饰有限公司»(二十四)成都成量龙桥工具有限公司»(二十五)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二十六)成都市各高校,如四川大学、成都理工、西华大学、电子科大、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18 十三、团队组成情况团队组成情况本科生人数14硕士生人数0博士生人数0指导教师人数0随团教师人数0姓名性别学院年级学号住址电话手机E-mail身份胡翔男文法学院11本科111003013514楼616室无13540489480309532441@qq.com领队万强男文法学院11本科111003013114#616无152082445181071485755@qq.com领队范宇成男文法学院11本科111003013214#615无13541859100785326304@qq.com队员刘畅男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32714#604无18382088581523820075@qq.com队员吴玉明男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13511#612无189821793891287100639@qq.com队员唐川男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23511#612无13348952449324412241@qq.com队员喻垚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2068#614无13730852976303421129@qq.com队员冯侨侨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2128#618无157084614861131654106@qq.com队员18 沙马日牛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3228#625无157084574431296651307@qq.com队员杨小月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3198#623无13088048966704257433@qq.com队员伍丽娜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4198#623无157084847371751239438@qq.com队员刘传曦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2198#623无15708489502641265664@qq.com队员李金焰女文法学院12本科12100301208#623无130880491165708489502@qq.com队员贾琳琳女艺术学院12本科123003010217#415无18328393084172727665队员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