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2.50 KB
  • 2022-12-03 10:54:33 发布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统一编写模板-2016版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51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6年版)具体工程套用此说明时应适当增减编辑,与本工程无关的内容均应删除。具体工程套用此说明时应适当增减编辑,与本工程无关的内容均应删除。文中“/”表示并列选择内容;红色为提供参考内容,需根据具体项目编辑;黄色阴影加重斜体字为提醒内容,编辑后需删除北京市工程除本说明外,报外审图同时需要有“绿色一星级水系统规划方案说明”和“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任务书;1.2、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文号______(或者用名称及日期替代文号);1.3、国家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下列规范根据具体工程增减)《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总图另设子项时应列入总图子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总图另设子项时应列入总图子项)《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规程》CJJ110-2006《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183:2015《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221:2012………列出所采用本专业规范,先列“国标、行标”,”,再列“地标”(仅列出项目所在地的标准),后列“协会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898-20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2014《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干粉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322:2012《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2009………其它相关的建筑规范1.4、《______消防性能化设计安全评估报告》(如有,写明提供报告的单位和日期)51\n511.5、《______消防性能化评估复核报告》(如有,写明提供报告的单位和日期)1.6、关于本项目的环评批复(文号:_____)1.7、国家级及省部委有关文件;1.8、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附近的市政给水、污水、雨水及中水管道图纸和资料;1.9、建筑和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2、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注意:不应长篇照抄建筑专业,只需写明以下主要内容)位置:建筑功能或用途:建筑面积______,建筑体积______,建筑高度______,建筑层数______住宅或公寓户数______,酒店客房数______,医院病房数______,(剧院、体育场馆、礼堂)座椅数______,等。。。生物实验室等级______(对于生物实验建筑,实验室等级与给排水系统设置及防污染设置有关)防火类别:_________,耐火等级_____级。抗震设防等级:_________。(注意不要写设计使用年限)2.2、设计范围2.2.1、本设计范围(选以下适用一条)(1)用地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灭火设计。室外总水表井、红线内最后一个排水检查井及接至城市管网的管段由市政有关部门设计。(室外总图一并出图者)(2)建筑物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灭火设计,各管道做到出建筑外墙1m或闸门井、检查井处。2.2.2、(根据项目情况选取以下内容)厨房,洗衣房,游泳池,水上健身游乐设施,饮用净水、雨水净化、中水、污水处理站,水景工程,绿化喷灌,太阳能集热系统及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节点,水/地源热泵制热系统,屋面虹吸雨水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设施或固定消防炮安装节点,气体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及设备管道抗震支撑设施为二次设计内容,待设备采购招标后由中标专业公司负责进行深化设计、提供设备和安装、调试、试运转、验收等。具体分工界面为:专业公司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及预留的接口条件提供个体设计图纸,我院审定边界条件和技术条件。本次施工图中体现的上述相关内容,仅供设备招投标使用。(提示:由专业公司设计部分需要在本说明中明确:设置标准、主要设计参数、流程等,以及分工界面等)3、系统说明3.1、生活给水系统3.1.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________m3/d,最大时______m3/h。其中生活给水用水量________m3/d,______m3/h,中水(再生水)用水量_______m3/d,______m3/h。3.1.2、水源:本工程从________路DN______和________路DN______市政给水管上分别接出DN______和DN______引入管进入用地红线,引入管上设置双止回阀型倒流防止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最低压力为________MPa。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供水水源为自备深水井。供水压力为————MPa,供水量为————m3/h。51\n51深水井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施工,所提供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3.1.3、分区压力控制:各竖向分区最不利点静水压(0流量状态)不大于0.55MPa(有集中热水系统者)/0.45MPa,且配水横支管处供水压力值不大于0.2MPa(居住建筑)/0.15MPa(公共建筑)并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竖向分区如下。(选用下列合适项)(1)生活给水全部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2)采用竖向分区供水,二次加压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低位水箱+变频加压设备/低位水箱+工频水泵+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整个小区为集中的二次加压供水系统,由位于___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的加压供水设备提供水量和水压。设置二次加压供水设备_____套,分别为_____部位和_____部位供水。低区:室外用水和地下室至地面____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中区:____层至_____层,由(水箱+变频泵组直接供水/变频泵组+减压阀供水/叠压设备供水/低位水箱+工频泵+高位水箱+减压阀供水);高区:_____层至_____层,由(水箱+变频泵组直接供水/由高位水箱供水)。3.1.4、供水设备运行及控制讯号:(选择下列合适项):(1)变频调速泵组的组成与控制:由(3台/4台)主泵(2/3用1备)和隔膜气压罐组成。泵组的运行由(水泵出口处/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控制,设定工作压力值(恒压值)详见给水系统图。泵组全套设备及控制部分均由供货商配套提供,自成控制系统,自带通信接口,有楼宇自控系统者,将信号上传至BAS。(2)给水泵由高位水箱水位控制,设有启、停泵水位、报警水位,超低和溢流水位报警至中控室。水箱各水位标高详见水箱放大图。(工频泵向高位(转输)水箱供水的情况)3.1.5、(用下列合适项)(1)设置水池(箱)____个,位于____地下水泵房内,材质为____________,有效容积为________m3,占二次加压供水部分设计日用水量的____%。(高位水箱参照此条编写)(2)依据业主要求二次加压供水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业主需向市政供水企业申报并获得批准。(叠压系统若配高位水箱,参照上款编写)。可资利用的市政水压最低为_____MPa。供水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管网叠压供水设备》CJ/T254。/现行国家标准《箱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603。/《罐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12。3.1.6、所采用的供水设备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3.1.7、水质处理:(1)根据酒店管理公司对水质要求,需对市政自来水做深度处理和软化处理,工艺详见水施-____。原水总硬度(以CaCo3计)为_______mg/l,软化后水的总硬度(以CaCo3)为________mg/l。(2)二次供水消毒方式采用______________。所采用的消毒设备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件。3.1.8、计量:(公共建筑)冷却塔补水、游泳池补水、公共洗浴用水、餐饮厨房用水、洗衣房用水、锅炉房补水、冷冻机房补水、中水系统补水等及按照不同用途和物业管理要求需独立核算的部位均单设水表计量,水表计量设置详见给水系统图。(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内分户设水表计量。水表型式采用普通水表/远传水表/卡式水表。51\n513.2、生活热水系统3.2.1、供应部位和方式:________设置集中生活热水系统,________设置终端电加热热水器提供热水,________由租户自设热水器制备热水。3.2.2、集中热水系统用水量和热量:最高日热水用量(60℃)________m3/d,设计小时热水量(60℃)________m3/h,冷水计算温度______℃。设计小时耗热量________kJ/h(______kW)。各分区设计耗热量见下表(市政热力为热媒,由热力公司做热交换站时采用)。各区热交换站负荷(下表为参照模板,根据需要编改)表3.2热交换站编号及所处位置分区服务区域最大时用水量(m3/h)设计小时耗热量(KJ/h)循环流量(m3/h)备注xx号热交换站xx层一区xxF~xxF二区xxF~xxF三区xxF~xxFxx号热交换站xx层四区xxF~xxF五区xxF~xxF游泳池机房xxF游泳池和按摩池xx(初次)、xx(平时)3.2.3、集中热水系统热源:(选取下列适用热源)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水温度冬季为________℃,夏季为________℃;回水温度,冬季为________℃,夏季为________℃。热网检修时,由自备蒸汽锅炉(或______热水机组)提供热源。/热源由自备蒸汽锅炉提供,蒸汽压力为________MPa。/热源由专用燃气热水机组提供,热媒水供水温度为________℃,回水温度为________℃。热媒水系统设独立的循环泵,由高于机组顶部的软水箱为热媒系统稳压/由定压装置为热媒系统稳压。/热源由直燃机组提供,热媒水供水温度为________℃,回水温度为________℃。热媒水系统设独立的循环泵,由高于机组顶部的软水箱为热媒系统稳压/由定压装置为热媒系统稳压。/热源由屋面太阳能集热器和辅助热源提供,辅助热源为________。(详见3.2A条)/热源采用(地下水/江水/空气)源热泵系统。(详见3.2B条)3.2.4、系统分区及冷热水压力平衡措施:(从下列方式选取)(1)热水系统供水分区和供水方式同给水系统,各区压力源来自于给水系统压力。(若有不相同部分则需要编写)(2)热水系统设独立的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变频供水设备与给水供水设备设定为相同的恒压值(根据变频供水设备所处位置而定),竖向分区同给水系统。3.2.5、各分区均设2台(半容积式/半即热)式换热器,出水温度60℃(或55℃)。由安装在水加热器热媒管道上的自力温度控制阀自动调节控制。3.2.6、生活热水循环:(从下列方式选取)(1)本系统全日供应热水,采用机械循环,循环泵由回水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启停,温度传感器设于循环泵附近吸水管上,启、停温度为50℃(45℃)和55℃(50℃)。(2)本系统定时供应热水,采用定时机械循环,在供热水前30min内开启循环泵,待回水温度高于55℃(50℃)时,水泵自动关闭。51\n513.2.7、热媒水循环(热源为热水机组\直燃机组间接换热时):热媒水循环泵的启、停由设在水加热器出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循环泵的启、停温度为55℃(50℃)、60℃(55℃)。3.2.8、各循环泵均为两台,一用一备,交替运行。3.2.9、水质处理(设计人选以下之一)(1)水加热器的给水经软化处理,处理水量为________m3/h,原水总硬度(以CaCo3计)为________mg/l,软化后水的总硬度为________mg/l。(2)水加热器进水管上装硅丽晶水处理器,处理水量________m3/h。(3)水加热器进水管上装电子水处理仪(或静电水处理仪、磁水器),处理水量为________m3/h。3.2.10、安全措施(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1)各系统均设膨胀罐,吸纳部分热水膨胀超压。(适用于日用热水量大于30m3)(2)热水系统的膨胀超压,通过设置在加热器罐体上的安全阀排除。(适用于日用热水量小于30m3)3.2A、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3.2A.1、系统原则与型式:(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1)采用集中集热、集中供热/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分散集热、分散供热等等……。(2)太阳能热能作为预热热媒间接使用,与辅助热源串联,生活热水作为被加热水直接供应到用户末端,生活热水与生活冷水用一个压力源。3.2A.2、集贮热式无动力循环太阳能系统(1)系统选择(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独立住宅采用单管独立供水系统,末端设置辅助加热设备。b、六层以下多层住宅采用直接供热水的集中集贮热、分户供水系统,户内末端辅助加热方式。冷水经每户水表后分设立管进入太阳能集热装置,换热后通过分设热水供水管与每户自设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连接,系统不设循环管。c、七层以上住宅采用单元式集中集贮热循环双立管供水系统;1)冷水经总管进入太阳能集热装置,换热后通过热水供水管与每户自设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连接,系统设循环立管,每户设热水表。2)太阳能热媒水经循环管道与每户自设的贮热罐内的换热管束连接,贮热罐内可设置辅助电加热或设置燃气热水器辅热,冷水进入贮热罐换热、加热后供水。d、宿舍每栋楼设置集中集贮热、集中辅热系统;e、医院、宾馆类公共建筑采用集中集贮热、集中辅热系统;(2)太阳能集热装置设于_________层屋面/或地面。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平板式)集贮热无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装置,带不锈钢贮热水箱,有效容积_________m3,集热器总面积________m2,平均日产60℃(或55℃)热水量_________m3,太阳能热水保证率为________。(3)辅助加热(设计人选用合适款):a、采用(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供热量为kJ/h(______kW),按51\n51(最大小时/设计秒)耗热量设置。有效贮热容积_________m3,位于_____________。b、采用商用燃气热水炉,供热量为kJ/h(______kW)。c、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4)集热系统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集热元器件与贮热装置紧凑连接、利用流体温差自然循环,太阳能集热不设循环水泵。b、无动力循环太阳能用于集中集热、分散供热系统时,太阳能热水作为热媒需要设循环水泵,水泵由温差控制,温差大于7℃时启泵,小于3℃时停泵。温差为集热装置出口水温和循环回水管水温之差;回水管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5)辅助加热:a、辅助热源与太阳能热水串联使用,集中辅助热源设于(屋顶/地下)热水机房;分散式辅助热源设于户内。b、辅助热源的控制按照传统热水系统的加热控制编写。3.2A.3、传统太阳能集热系统:(1)太阳能集热器设于_________层屋面。采用(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集热器总面积________m2,平均日产60℃(或55℃)热水量_________m3,太阳能热水保证率为________。(2)集热贮水箱(罐)有效容积_________m3,位于_____________,材质为(不锈钢/或其它)。(3)辅助加热(设计人选用合适款):a、采用(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供热量为kJ/h(______kW),按(最大小时/设计秒)耗热量设置。有效贮热容积_________m3,位于_____________。b、采用商用燃气热水炉,供热量为kJ/h(______kW)。c、采用空气源热泵,供热量为kJ/h(______kW)(适用于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0C的亚热带地区)。d、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4)集热系统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集热水箱(罐)的水直接加热(提示:水箱一般在屋顶水箱间),集热器和水箱(罐)之间设循环水泵。循环泵由温差控制,温差大于7℃时启泵,小于3℃时停泵。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水箱(罐)底部吸水口处水温之差。水箱内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b、集热水箱(罐)的水被间接加热,循环泵由温差控制,温差大于10℃时启泵,小于5℃时停泵。温差为集热器出口水温和水箱(罐)底部吸水口处水温之差。水箱(罐)内水温大于60℃时强制停止循环泵。(5)辅助加热控制(设计人选择下列合适项):a、辅助热源设于供水罐(箱)内,(辅助热源的控制按照传统热水系统的加热控制编写)。b、空气源热泵对供水罐(箱)进行补热,热泵和循环泵的启停由供水罐(箱)出水总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c、辅助热源设于集热水箱(罐)内,辅助热源的启停由手动或定时控制。(提示:单水箱系统不推荐,特殊情况使用时只能手动或定时控制)51\n51(6)有楼宇自控系统者,太阳能集热系统运行情况及温度信号上传至BAS,配置进入楼宇系统的接口。3.2B、热泵热水系统采用(地/江水/空气)源热泵直接制备生活用水。设计55℃热水产量_____m3/h,功率______KW。热水贮存水箱(罐)有效贮热容积_________m3,位于_____________,材质为不锈钢。(根据系统方式参照《热泵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06SS127和以上相关内容格式编写)3.2C生活热水供应(采用分散制备热水时)3.2C.1供应方式:不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采用分散设置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供应。3.2C.2供应部位:卫生间洗手盆台面下分散设置小型电热水器。餐饮厨房的热水制备含在厨房工艺设备中,此部分用热负荷约______KW。/住宅卫生间/厨房内预留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3.2C.3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必须带有安全使用的装置。3.2C.4住宅厨房内预留强排式燃气热水器,严禁使用直接排气式燃气热水器。3.3、饮用水系统3.3.1、管道直饮水系统(1)_______设置集中管道直饮水系统。(2)最高日用水量为________L/d,净水设备累计工作时间________h/d,净水设备产水量为________L/h。原水罐有效容积______m3,净水罐______m3。(3)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饮用净水核心处理单元为纳滤/反渗透/超滤,并设置预处理。净水处理机房由承包商设计、安装、调试并负责试运行。(4)直饮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5)管网竖向分_____区,_____层至_____层为_____区;_____至_____层为_____区。(6)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变频调速泵组采用_____台,_____用1备,轮换启动。变频泵组的运行由(水泵出口处/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控制,设定工作压力值详见直饮水系统图。(7)循环系统:(选择其中一种)a、系统由供水变频加压泵兼作循环泵,循环流量由设在回水总管上的限流阀控制,保证每12h全系统内水循环一次。b、本系统设2台循环泵,1用1备,其启停由时间继电器控制,保证每12h全管网水循环一次,每次循环时间控制在4h以内。3.3.2、________处设置终端净水器供应饮水。每台产水量________L/h,电功率为________KW,水处理膜采用纳滤/反渗透。3.3.3、开水供应,________处每层设电开水器1台,开水器产开水量________L/h,电功率为________KW,容积_____L。3.4、中水系统51\n513.4.1、供水部位:(冲厕、冲洗地面、浇灌绿地),最高日中水用水量________m3/d,最大时中水用水量________m3/h。3.4.2、水源:(选择下列合适项)(1)中水原水为(洗浴废水/其它),设计平均日收集水量_______m3/d。设计处理水量________m3/h,设计运行时间_____h/d。中水处理流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预曝气→预处理→膜分离→消毒→清水池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站由中水处理中标厂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2)中水由城市再生水管网供应,引入管DN______,从______路上接入,供水水压________MPa。业主需与市政中水供应管理部门签署相关的协议和合同。3.4.3、中水水质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和(编写提示:有景观用水时增加《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3.4.4、系统分区:参照给水系统分区编写3.4.5、供水设备运行及控制讯号:参照给水系统编写3.4.6、计量:住宅、公寓每户单独设水表计量。公建水表计量设置详见给水系统图。水表型式采用普通水表/远传水表/卡式水表。3.4.7、中水管道与饮用水管道用水设备要严格隔离,并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塑料管道颜色应为浅绿色。管道上写永久性标志“中水”;(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应设明显的“中水”标志;(3)地面冲洗给水栓口、绿化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防止误接。3.5、循环水系统3.5.1、冷却循环水系统(1)设计参数:夏季冷冻机所需冷却水量_______m3/h,冷却水温度32oC,出水温度37oC,当地夏季湿球温度______oC。(2)冷却设备配置:按夏季负荷配置,设_____台标准工况下_______m3/h的(横流/逆流)式超低噪音冷却塔,放置在______,与_____台冷冻机相配套,每台冷却搭进、出水管上均装有电动阀门,与每台冷冻机运行联动开关,控制要求详见设施图纸。冷却塔及循环管道均设有泄水阀,在停用时应将冷却塔及管道泄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8.6.9条,设连通管的要求)(3)冷却水水质稳定(设计选其中之一)a、采用投加环保型复合缓蚀阻垢药剂,向循环给水管道压力投配。详见设施图纸。b、采用电子(或静电)水处理仪处理循环冷却水。水处理仪安装在循环泵与冷冻机之间,并应尽量靠近冷冻机。详见设施图纸。(4)冷却循环水补水(选下列合适项)a、单独设置变频供水泵补水,从(消防水池/专用冷却塔补水池)中吸水,水池中贮存____m3的冷却塔补水量。51\n51b、单独设置工频补水泵,从消防水池中吸水,水池中贮存____m3的冷却塔补水量,经屋顶消防水箱重力补水。工频补水泵的运行由屋顶消防水箱水位控制启停。c、由市政自来水管直接补水。d、由生活变频供水泵组供水,从生活水箱吸水,生活水箱贮存有____m3的冷却塔补水量。e、由市政中水(或初过滤后的雨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冷却塔补水,处理后水质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GB/T29044)中“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和《饭店酒店空调用水及冷却水水质标准》DB131/T143及《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3923中的最高标准。设计处理水量________m3/h,设计运行时间_____h/d。处理流程为:原水→调节水箱→增压泵→臭氧反应罐→活性炭过滤罐→消毒→清水池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由中标厂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雨水不足时,由市政自来水补充。(5)(补水管口距水盘溢流水位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2.5DN/在补水管上设真空破坏器)(用消防水池、水箱和专用水箱供水时可省略)。3.5.2、游泳池循环水系统(自行设计时,应另加详细说明)(1)游泳池容积________m3,设计水温27℃,循环周期________h,循环水量________m3/h,初次充水时间________h,日补水量________m3/d。(2)池水加热热源采用________,平时耗热量______kW,初次加热时间____h,初次加热耗热量______kW。(3)池水循环方式采用逆流式/顺流式_,过滤处理采用砂滤罐/硅藻土,消毒方式为氯/臭氧+氯。(4)机房设置位置:________。游泳池的配管、循环水处理机房等均由“游泳池”承包商负责设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行。(5)补水:生活给水向均衡水箱/平衡水箱补水,补水管出口距溢流水位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2.5DN/在补水管上设真空破坏器。(6)池水水质应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的规定。(7)有楼宇自控系统者,游泳池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及水质在线监测信号上传至BAS。3.5.3、水景循环系统(1)水景位置:________。(2)水池型式及循环系统:________。循环流量以二次深化设计为准。(3)补水:补水采用中水/雨水,日补水量________m3/d。(补水量为3%的循环水量)3.6、污、废水系统3.6.1、排水量:最高日排水量:________m3/d最大时排水量:________m3/h3.6.2、排水方式(设计选用下列合适项)(1)室内污、废水分流(或合流)排到室外污水管道。经化粪池(或隔油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室内污水与洗浴废水等杂排水分流,杂排水作为中水源水。生活污水排到室外污水管道,经化粪池(或隔油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杂排水排入中水机房的调节池。51\n51(3)厨房洗肉池、炒锅灶台、洗碗机(池)等排水均应设器具隔油器,厨房污水采用明沟收集,明沟设在楼板上的垫层内,厨房设施排水管均敷设在垫层内接入排水沟,厨房专用排水管道排到油质分离器(或_______处的隔油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4)门诊和病房排水经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放射性排水经衰减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规定的三级标准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的规定。(5)锅炉排污水排入设置在室外的排污降温池,降温至小于400C,排到室外污水管道/锅炉排污水通过排污扩容器后(《民用建筑内的燃气锅炉房设计》14R106),排到室外污水管道。(6)浴室、理发室排出的污水均经毛发聚集器(井)后,再接入排水管道。3.6.3、室内污、废水系统:地面层(±0.00)以上为重力自流排水,地面层(±0.00)以下排入地下室底层污、废水集水坑,经潜水排水泵提升排水。3.6.4、通气系统:根据排水流量,卫生间排水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伸顶通气管,/辅以环形通气管。卫生间污水集水泵坑设通气管与通气系统相连。厨房油水分离器和集水泵坑通气管单独接出屋面。3.6.5、污水、雨水集水泵坑中设带自动耦合装置的潜污泵两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潜水泵由集水泵坑水位自动控制,当坑内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一台排水潜水泵工作;当水位下降至低水位时,此台排水潜水泵停止工作,当达到报警水位时,两台泵同时启动,并向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承接卫生间污水和厨房污水的潜水泵采用带切割无堵塞污水潜污泵;其它废水泵坑内的潜水泵采用自动搅匀无堵塞大通道潜水泵。泵体均配冲洗阀。3.7、雨水排水系统3.7.1、设计参数:屋面雨水的设计重现期为____年,设计降雨历时5min。雨水溢流和排水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______年重现期降雨流量。车库坡道、窗井、下沉庭院需压力提升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为50年,设计降雨历时5min。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的雨水设计流量_______L/s,设计重现期____年。3.7.2、雨水系统:(设计选用下列合适项)(1)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收集,雨水斗设于屋面/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散水面/雨水利用收集设施。(2)屋面雨水采用虹吸式雨水斗收集,雨水斗设于屋面/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雨水利用收集设施。溢流口位置及标高详见建施图。(3)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系统,重力雨水斗设于屋面/天沟内。管道系统设置在室内/室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散水面/雨水利用收集设施。(4)屋面雨水排水采用外排水、由建筑专业设计,详见建施图。(5)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和雨水管汇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雨水利用收集设施。(6)车库坡道、窗井、下沉庭院部位的雨水由潜水泵提升排除。下沉庭院雨水坑有效容积为一台排水泵30S的水量。车库坡道、窗井等雨水坑有效容积为一台排水泵5min的水量。雨水泵内设潜水泵2/3台,潜水泵的运行受雨水泵坑内水位控制,根据雨水量的大小,依次运行一台、二台、三台泵。3.8、消防灭火系统3.8.1、设计用水量51\n51本工程按同一时间一次火灾设计,消防用水标准和一次用水量见下表:(如系统少,可以只以文字叙述,不列表。如建筑区集中系统,应分别列出消防水量标准最高的子项和本子项)序号消防系统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1室外消火栓系统2室内消火栓系统车库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车库5。。。6大空间智能主动灭火系统7雨淋灭火系统8固定消防水炮系统9冷却水幕系统8一次灭火总用水量m3①10消防储水量m3②注:①一次灭火总用水量为需水量最大的同一着火区域同时作用的系统用水量之和(1项+?项+?项)。②消防储水量为室内消防用水量(?项+?项)。3.8.2、消防水源(1)消防用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由________路DN______和________路DN______管分别接入DN______和DN______引入管。市政给水管网设计供水压力为________MPa。(2)消防用水总量_____m3,全部储存于___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_____m3。(室外消火栓用水一起贮存时,应把水量增写进去,并说明消防车取水口设置)(3)整个小区为集中的消防系统,由位于____(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和层数)的消防泵和消防水池提供水量和水压。(4)(设计选用下列适合条款)a、(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________标高处设高位消防水箱,有效贮水容积为_____m3。(消火栓/自动喷水/xx)系统共用高位水箱。b、(区域集中供水的楼号)_______标高处设置有效贮水容积为_____m3的高位消防水箱,水箱间设稳压装置。(消火栓/自动喷水/xx)系统共用高位水箱和稳压装置(或稳压装置分设)。c、消防泵房内设气压罐稳压装置,气压罐有效容积为_____m3。(5)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最低报警水位设置在低于正常水位100mm处,以确保有效灭火水量,同时设置最高、最低、超低报警水位,各水位关系见消防系统图和水池(箱)详图。消防控制中心或泵房控制柜应能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水源的正常水位以及最高、最低水位报警信号。最高、最低水位报警信号在消防工况下无效。3.8.3、室外消火栓系统(1)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围绕建筑形成环状管网(满足两路供水条件者)/枝状管网(满足一路供水条件者)。(2)室外消火栓系统为(低压/高压/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选择下列合适项)51\n51a、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给,与生活给水共用室外供水管网。b、室外消火栓用水由位于_______消防泵房的室内外消火栓共用加压泵(二用一备)供给。c、室外消火栓用水由位于_______消防泵房的专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供给,管网平时压力由(高位消防水箱/稳压泵)保持。(3)室外消火栓泵控制a、(高位消防水箱稳压时)由高位水箱稳压管上的水流开关直接启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b、(合用加压泵时)由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1块压力开关启动一台工作泵,另1块压力开关启动另一台工作泵。压力设定值见消火栓系统图。c、(设有稳压泵时)稳压装置的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的启、停,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启动室外消火栓加压泵,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自动停泵。稳压泵启、停及加压泵启动的压力值详见消火栓系统图。3.8.4、室内消火栓系统(1)为(常高压/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系统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维持/消防水箱和稳压泵维持)。(2)系统竖向分_____区,用(1组/2组)消防泵供水,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消火栓系统图。___区:___层~___层,由___供水;___区:___层~___层,由___供水。/除顶部_____层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外,其它均采用常高压重力供水系统,由屋顶消防水池通过_____层和_____层的减压水箱进行竖向分区供水,竖向分为_____个区(超高层建筑转输供水的分区应详细说明)。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消火栓系统图。(3)(设有干式消火栓系统时)_____区域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统,从_____区消火栓管道系统串联接出,连接处设有快速启闭装置(常闭电动阀),阀后管道为空管,管道最高点设有自动排气阀。消火栓按钮打开电动阀,管道系统排气充水。(4)消火栓:地下车库和消防电梯前室采用挂式箱,其它部位均采用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箱体材料和箱内配置见设备器材表。(5)住宅户内在卫生间生活给水管道上预留一个截止阀及DN15消防软管或轻便水龙的接口。(6)水泵接合器:(6.1)室内消火栓水量_____L/s,需设3个DN150水泵接合器。高低区各设_____个水泵接合器,均位于室外消火栓15~40m范围内,供消防车向室内消火栓系统补水用。并在水泵接合器处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6.2)(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区水泵接合器接入转输泵输水管上,并在转输消防泵房内预留供手抬泵吸水和加压的快速接口。低区水泵接合器与地下一层的环状管道连接。(7)系统控制和讯号:(注意:无消防泵和屋顶水箱的子项,简化以下内容,只需保留7.4条)(7.1)稳压泵由气压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停压力值PS1、PS2见消火栓系统图;(7.2)(有稳压泵者)加压泵由其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且压力开关引入消防水泵控制柜内。启泵压力值P2见消火栓系统图。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在3.5L/S的流量下发出报警信号。51\n51(无稳压泵者)加压泵由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流量开关在2.0L/S的流量下发出启泵信号。(7.3)转输泵的运行控制:(超高层建筑有转输时,选择下列合适项)a、(高位水池常高压系统)_部位的一级转输泵和部位的二级转输泵由部位的高位消防水池水位控制:下降1/3水位时,一台转输泵启动,下降1/2水位时,二台转输泵启动,依次启动关系为:先启动二级消防转输泵,一级消防转输泵滞后启动。b、(设有转输水箱的临时高压转输系统)_部位____的一级转输泵与部位____的加压泵(消火栓和自喷系统)具有联动启动关系,启动顺序为: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启动后,滞后30S启动一台转输泵,自喷系统加压泵启动后,启动第二台转输泵。c、(消防水泵直接串联的临时高压转输系统,注意直接串联系统消火栓和自喷系统应分设一级转输泵)_部位____的一级转输泵与部位____的加压泵(消火栓或自喷系统)具有联动启动关系,启动顺序为:当接到启泵信号后一级转输泵先启动,滞后30S后高区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启动。d、通过接合器向转输水箱供水时,手动停止一级消防转输泵。(7.4)消火栓箱内的按钮可向消防中心发出报警信号。3.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设计参数:各部位的危险等级、自动喷水强度和设计流量表3.8.5部位危险等级喷水强度/作用面积设计流量车库、地下商业中危险II级8L/min.m2/160m2约28L/S。。。。。。。。其它部位中危险I级6L/min.m2/160m2约21L/S注: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为湿式系统的1.3倍,有网格吊顶,喷水强度为规范值的1.3倍火灾延续时间为1h。系统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取0.1MPa。(2)系统设计流量为________L/S,设计用水量________m3。(3)设置范围:除_______部位、净高大于12m的空间及不能用水扑救的场所外,其余均设有自动喷淋头保护。特殊部位做如下处理:(3.1)所有防火卷帘采用耐火极限≥3h(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的复合式防火卷帘,因此在其两侧不设喷头保护;/防火卷帘采用气雾式钢制防火卷帘,根据产品要求和消防性能化论证结论,卷帘需气雾冷却强度0.3m3/h.m,工作压力0.4MPa。按最大卷帘长度_____m的水量,作用时间_____h,所需水量m3储存在消防水池内。流量L/S和压力来自消火栓系统。(3.2)设有吊顶的部位,吊顶上净空高度超过800mm者,其内的电线采取了防火措施(如金属管外套),并且未有其它可燃物(管道保温材料为氧指数≥32的B1级橡塑泡棉),故吊顶内不设喷头;/部位的吊顶上净空高度超过800mm者,设上喷式喷头。(3.3)自动扶梯底部设喷头保护。(4)自动喷水系统分类为:①湿式系统:用于层以上各层区域;②预作用系统/干式系统:用于地下层以下车库区域。③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用于地下层以下车库区域。51\n51(5)供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竖向分_____区,用(1组/2组)加压泵供水。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自动喷水系统图。___区:___层~___层,由___供水;___区:___层~___层,由___供水。/除顶部_____层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外,其它均采用常高压重力供水系统,由屋顶消防水池通过_____层和_____层的减压水箱进行竖向分区供水,竖向分为_____个区(超高层建筑转输供水的分区应详细说明)。供水压力及分区详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6)报警阀:共设_____个湿式报警阀,_____个预作用报警阀,分别设置在_____层、_____层。各报警阀处的系统工作压力均不超过1.6MPa,负担喷头数不超过800只(不计吊顶内喷头),且喷头处的工作压力不大于1.2MPa。水力警铃设于报警阀处的通道墙上。每个报警阀所负担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7)水流指示器: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和电触点信号阀,并在靠近管网末端设DN25的试水阀。供水动压>0.4MPa的配水管上水流指示器前加减压孔板,设置楼层和孔口直径见自动喷水系统图,孔板前后管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管段直径。(8)水泵接合器:(8.1)高低区各设____套地下/地上/墙壁式水泵接合器,分设2处,均位于室外消火栓15~40m范围内。水泵接合器处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8.2)(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区水泵接合器接入转输泵输水管上,并在转输消防泵房内预留供手抬泵吸水和加压的快速接口。低区水泵接合器与地下一层报警阀前的环状管道连接。(9)喷头选用:(9.1)地下停车库、库房、机房采用直立型喷头,无吊顶的办公室、居室采用/快速反应大覆盖面水平侧墙型玻璃球喷头(K=112.5/115)(最大保护跨度大于3m者)/标准水平侧墙型玻璃球喷头(K=80)(最大保护跨度小于等于3m者)。无吊顶部位宽度大于1.2m的风管和排管下采用下垂型喷头。预作用或干式系统的直立型喷头采用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135.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7.16条进行低温测试,并有检测报告的喷头(有防冻要求时)、下垂喷头采用干式下垂型喷头。机械停车板下采用标准水平侧墙型喷头,并加装面积不小于0.12m2的方形或圆形金属集热罩;有吊顶部位采用吊顶型喷头;距地面高度小于等于2.0m的喷头加装保护罩。(9.2)净空高度8~12的会展中心/多功能体育馆/自选商场采用K=115的大流量喷头,____(符合“自喷规范”表5.0.6的仓库)采用K=_____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________采用K=80的快速响应玻璃球喷头,其余均采用K=80的标准玻璃球喷头。(9.3)喷头温级:中庭玻璃天窗下、洗衣房、厨房内灶台上部等高温作业区93℃,厨房内其它地方为790C,其余均为68℃。(9.4)喷头的备用量为不应少于建筑物喷头总数的1%。各种类型、各种温级的喷头备用量不得少于10个。(10)喷头布置:图中所注喷头间距如与其它工种发生矛盾或装修中须改变喷头位置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0.1)喷头间距按下表控制,且不宜小于2.4m。喷头布置安装间距51\n51喷头安装部位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喷头与端墙的最小距离(m)(写明具体部位。严重危险级场所和8~12m的空间场所)3.03.61.50.1(写明具体部位。中危险级Ⅱ场所)3.43.61.70.1(写明具体部位。中危险级Ⅰ)3.64.01.80.1(写明具体部位。轻危险级)4.44.52.20.1(10.2)喷头距灯具和风口距离不宜小于0.4m。(10.3)无吊顶区域,喷头溅水盘与楼板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靠近梁边的喷头溅水盘与楼板底面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在≥1.2m的风管、管束、线槽下增设喷头,在管束下的喷头增加面积不小于0.12m2的方形或圆形金属集热罩。(10.4)设网格吊顶的房间,喷头设在顶板下,喷头采用直立上喷型喷头,溅水盘与楼板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10.5)设在密肋梁板下的喷头,溅水盘与梁板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10.6)直立式边墙型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OOmm,且不宜大于150mm,与背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并不应大于1O0mm;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于300mm。(11)喷头集热罩采用消防专业厂商生产的产品,集热罩周边向下弯边,弯边高度与喷头溅水盘平齐。(12)湿式自动喷水系统的控制和讯号:(注意:无消防泵和屋顶水箱的子项,简化以下内容,只需保留11.4条)(12.1)稳压泵由气压罐上的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控制启、停,启、停压力值PS1、PS2见自动喷水系统图;(12.2)各区加压泵由其服务区的任一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12.3)转输泵的运行控制:(超高层建筑设有自喷系统独立转输泵时,参照(7.3)的有关内容编写)(12.4)报警阀组、信号阀和各层水流指示器动作讯号将显示于消防控制中心。3.8.5A、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设计参数见表3.8.5。报警阀后充水时间不大于2分钟。(2)系统型式:采用报警阀后充低压气体/空管预作用系统,与湿式系统共用消防泵组,报警阀后分开。____套预作用报警阀设于_____,每套报警阀负担喷头数不大于800个。(3)系统控制和讯号:a、两路火灾探测器都发出信号后自动开启预作用报警阀上的电磁阀,阀上的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喷淋加压泵。系统转为湿式系统。在喷头未动作之前,如消防中心确认是误报警,手动停止加压泵,恢复预作用状态。b、预作用报警阀后管网平时充满0.03MPa~0.05MPa低压气体51\n51,空压机维持压力。空压机启动压力0.03MPa,停机压力0.05MPa。当加压泵启动时空压机停机,同时管网未端快速排气阀前的电动阀自动开启。(空管预作用系统,删除此条)c、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手动开启预作用报警阀上的电磁阀。d、现场手动打开放水阀使预作用报警阀开启。3.8.5B、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设计参数见表3.8.5。报警阀后充水时间不大于1分钟。(2)系统型式:与湿式系统共用消防泵组,报警阀后分开。____套干式报警阀设于_____,每套报警阀负担喷头数不大于500个。(3)系统动作和讯号:报警阀下游管网内充装压缩空气,使报警阀瓣处于关闭状态。平时气压由空压机自动维持,压力值根据阀前水压和报警阀的性能确定。喷头开启后,管内气压下降,使加速器动作,造成阀瓣下方的压力迅速增大,干式阀开启,阀上的压力开关自动启动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和电动快速排气阀。其它动作讯号均同湿式系统。3.8.6闭式自动喷淋-泡沫联用系统(注意:红色设计参数根据各地消防局要求,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或《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取值)(1)设计参数:作用面积_____m2,供给强度_____L/min.m2,管道系统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在8L/S时不大于2min,泡沫液的供给时间为10min,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之和为60min,泡沫混合比为3%,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2)闭式(湿式/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与湿式喷水系统合用泵组,报警阀后分开。每套报警阀组配一台1000L水成膜泡沫液贮罐,泡沫液控制阀、电磁阀、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罐供水信号阀等组件。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到火灾信号后,打开泡沫罐供水管路上的电磁阀,供给泡沫液,泡沫比例混合器控制在系统流量等于大于4L/S时达到泡沫混合比,泡沫罐供水信号阀显示向泡沫罐供水管路上的关闭信号。(3)其它动作讯号均同湿式自动喷水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系统。3.8.7、开式自动喷水灭火(雨淋)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____。(2)设计参数:严重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16L/m2.min,设计作用面积_____m2;火灾延续时间1h;喷头工作压力:0.10MPa。(3)系统型式:主舞台分_____个保护区,每个保护区的面积为_____m2,每个保护区设一个雨淋阀,共设有_____套雨淋报警阀,与该保护区内的红外探头相对应,同时动作的区域为两个相邻区域雨淋阀所服务区域,面积为_____m2,系统设计流量:_____L/s。雨淋报警阀设置在舞台附近的值班室,确保阀后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大于2分钟。平时雨淋报警阀组前管网由屋顶水箱和增压稳压装置(与自动喷水系统合用)维持临时高压系统。(4)雨淋喷水系统设3台专用加压泵,2用1备,互备自投。位于_____层消防泵房内。(5)控制和讯号:a、现场手动:每个雨淋阀控制的区域明示于雨淋阀上,由专门值班人员根据确认后的火灾区域,紧急开启相应的雨淋阀处的手动快开阀,雨淋阀开启,压力开关动作启动二台雨淋喷水泵。b、自动:由保护区内的_____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后发出信号,打开相对应的两个雨淋阀处的电磁阀,雨淋阀开启,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二台雨淋喷水加压泵;c、消防控制中心可远程开启雨淋阀。51\n51(6)喷头型式:喷头选用大口径开式喷头:K=115(7)消防水泵接合器:雨淋阀前管道上设_____套地下式/墙壁式/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并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3.8.8、防火幕冷却防护水幕(开式)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防火幕内侧。(2)设计参数:设计喷水强度_____L/s•m;作用长度_____m;火灾延续时间3h;喷头工作压力0.10MPa;设计流量_____L/s。(3)系统型式: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1套水幕雨淋阀设于_____,消防水泵房设2台水幕系统专用加压泵,1用1备,互备自投。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和增压稳压装置(与自动喷水系统合用)维持雨淋阀前的水压。(4)控制和讯号:a、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接收到水幕系统的综合讯号反馈,消防控制中心判定确认后自动启动1台水幕系统加压泵,并开启水幕雨淋阀上的电磁阀。b、现场手动:在演出期间,当钢质防火幕手动下降时,水幕雨淋阀组处的值班人员紧急开启雨淋阀处的手动快开阀,雨淋阀开启,压力开关动作启动水幕加压泵;c、自动:在非演出期间,火灾报警系统自动下降钢质防火幕的同时,自动开启雨淋阀组处的电磁阀,雨淋阀启动,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启动水幕加压泵;(5)消防控制中心可远程开启雨淋阀。(6)喷头:采用水幕喷头,喷头流量系数k=61.5。(7)消防水泵接合器:雨淋阀前管道上设地下式/墙壁式/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_____套,并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3.8.9、窗玻璃冷却防护水幕(闭式)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商业步行内街两侧商铺内侧。(2)设计参数:设计喷水强度_____L/s•m;作用长度_____m;火灾延续时间___h(等同于被保护对象的耐火时间);喷头工作压力0.10MPa;设计流量_____L/s。(3)系统型式:采用临时高压湿式给水系统。1套湿式报警阀设于_____,消防水泵房设2台冷却水幕系统专用加压泵,1用1备,互备自投。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维持报警阀前的水压。(4)控制和讯号:a、报警阀上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b、报警阀组、信号阀和各层水流指示器动作讯号将显示于消防控制中心。(5)喷头:采用经过UL测试的闭式窗玻璃喷头,喷头流量系数k=80。(6)消防水泵接合器:报警阀前管道上设地下式/墙壁式/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_____套,并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3.8.10、水喷雾灭火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2)设计参数:喷雾强度为_______(L/min·m2),保护面积_____m2,系统流量为________L/s,持续时间为________h,响应时间为________s,用水量为______m3。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取______MPa。(3)系统型式:本系统单独设置/与自动喷水系统共用消防供水泵。_____套雨淋阀设于_____,雨淋阀前管道内的水压由高位消防水箱维持。(4)喷头围绕________四周立体布置,喷头的雾化角为________。/喷头沿________房间顶部均布,喷头的雾化角为________。51\n51(5)控制和讯号:采用自动控制、手动远控与现场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a、自动控制:由设在防护区内的温感、烟感探测头均动作后自动开启雨淋阀上的电磁阀,雨淋阀打开,阀上的压力开关动作后自动开启水喷雾系统加压泵。b、手动远控:在消防控制中心手动开启加压泵和雨淋阀。c、现场操作:人工打开雨淋阀上的放水阀,使雨淋阀打开;泵房内手动开启加压泵。3.8.11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2)设计参数:采用_____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控制一个喷水装置的标准型大空间自动扫描高空射水灭火装置/标准型大空间自动灭火装置,___行___列布置,系统设计流量____L/S,作用时间为1h。装置标准流量:5L/S,装置标准工作压力:0.60MPa/0.25MPa,装置最大安装高度:20m,接管管径DN25/DN40,一个装置最大保护半径:20m/6m。(3)系统型式:与自动喷水系统合用一套供水系统,在报警阀前管道分开,单独设置水流指示器和模拟末端试水装置。/单独设置加压供水系统,管网内平时的水压由屋顶消防水箱/避难层消防转输水箱维持。(4)系统动作和讯号:a、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综合配置,红外探测组件探测到火灾,启动相关灭火装置自动扫描,对准起火部位,打开相应装置上的电磁阀,同时自动启动相应加压泵。b、装置上的电磁阀同时具有消防控制室手动强制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的功能。c、消防控制中心能显示红外探测组件的报警信号,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的状态和信号。3.8.12、固定自动消防炮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________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设计用水量________m3。(3)共设置_______门消防水炮,每门水炮设计流量________L/s,炮口工作压力_____MPa,射程_______m,防护区内任一部位有两股射流同时到达。(4)消防炮系统单独设置供水加压泵。管网内平时的水压由设置在消防泵房内的稳压泵维持,同时与高位消防水箱连接。(5)消防炮的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控制功能:a、自动控制:由能提供火灾现场实时图像信号的火焰探测器和消防控制室相关设备联动共同实现。b、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值班人员远程手动操作消防炮。c、现场手动控制:每门炮下方距地面1.5m高处配置一个现场手动控制盘,现场人员通过控制盘上的按纽操作消防炮。d、能控制消防炮的仰俯、水平回转和相关阀门的动作。e、能控制多台消防炮进行组网工作。(6)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干管上设地下式/墙壁式/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_____套,并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系统设计流量和额定压力等参数。(7)消防炮加压泵和稳压泵的控制:火灾探测器启动消防炮的同时自动启动水炮加压泵。加压泵出水干管上的压力开关也可自动启动水炮加压泵,加压泵启动后,稳压泵停止。稳压泵启、停压力和加压泵启动压力值见消防水炮系统图。51\n513.8.13细水雾灭火系统(1)保护部位:————————(————————个防护单元)。(2)设计参数:喷头最小工作压力————MPa,喷雾强度:————L/min.m2,持续喷雾时间:————min,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S,最大一个防护区面积约————m2,系统用水量———m3。(3)系统设计:/采用泵组式开式高压/中、低压组合分配系统。该系统由细水雾泵组、分区控制阀、喷头、不锈钢管及管件等组成。分别对配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档案馆等区域实施多区保护。在每个保护区门口设置一个装有组合分配阀、应急操作阀及应急启泵按钮的分区控制阀箱。在————层设一个专用设备间。泵组设于设备间内。泵组由不锈钢储水箱、水泵、集流管和控制箱组成。不锈钢储水箱贮水量为————m3,由生活给水系统提供补水。水泵吸水管上安装过滤器。/采用瓶组式开式高压/中、低压独立系统。由贮水容器、贮气容器、喷头、不锈钢管及管件等组成。(4)系统控制:(泵组式)系统设二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细水雾灭火系统,手动控制装置设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同时,在消防控制中心和泵组设备间能远程和就地手动启动系统。在灭火过程完成后,系统应能立即联动相应区域的机械通风装置,对细水雾喷放区进行通风干燥,以便尽快进行修复工作。(瓶组式)系统设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细水雾灭火系统,手动控制装置设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同时,在消防控制中心远程启动系统。应急操作应能在瓶组间直接手动启动。在灭火过程完成后,系统应能立即联动相应区域的机械通风装置,对细水雾喷放区进行通风干燥,以便尽快进行修复工作。3.8.14、消防系统设备运行及控制讯号统一要求除以上各消防系统的控制和讯号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选编以下合适项)(1)消防水泵控制柜应满足以下要求:(1.1)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消防水泵不应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1.2)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并在报警5min内正常工作;(1.3)应有显示消防泵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的输出端子及远程控制消防泵启动的输入端子。(1.4)应具有自动巡检可调、显示巡检状态和信号等功能,且对话界面应为汉语,图标应便于识别和操作。(1.5)控制柜设置在独立的控制室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与消防水泵设置在同一空间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1.6)柜内应设置自动防潮除湿的装置。(2)消防水泵应确保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自动启动时间在2min内。(3)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应设置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3.1)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设置硬拉线的专用线路连接的手动直接启泵的按扭;(3.2)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泵和稳压泵的运行状态;(3.3)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水源的高水位、低水位、超低水位报警信号,以及正常水位。(4)消防水泵、稳压泵应设置就地强制启停泵按钮,并应有保护装置。(5)51\n51火灾时消防水泵应工频运行,消防水泵应工频直接启泵,当功率较大时宜采用星三角和自耦降压变压器启动,不宜采用有源器件启动。工频启动消防水泵时,从接通电路到水泵达到额定转速的时间不宜大于30S。(6)所有消防泵均要求有自动巡检功能,消防水泵准工作状态自动巡检时应采用变频运行,定期人工巡检时应工频满负荷运行。电动驱动消防水泵自动巡检时,巡检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6.1)巡检周期不宜大于7d,且应能按需要任意设定;(6.2)以低频交流电源逐台驱动消防水泵,使每台消防水泵低速转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min;(6.3)对消防水泵控制柜一次回路中的主要低压器件宜有巡检功能,并应检查器件的动作状态;(6.4)当有启泵信号时应立即退出巡检,进入工作状态;(6.5)发现故障时应有声、光报警,并应有记录和储存功能;(6.6)自动巡检时应设置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的检查。(7)消防水泵双电源切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7.1)双路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7.2)当一路电源与内燃机动力切换时,切换时间不应大于15s。(8)消防加压泵为一(二)用一备运行,转输泵二用一备运行,互备自投;稳压泵为一用一备运行,交替运行。3.8.15、消防泵要求(1)消防泵生产厂商应提供完整的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并应标示流量、扬程、汽蚀余量、功率和效率等参数;消防水泵所配驱动器的功率应满足所选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上任何一点运行所需功率的要求;(2)消防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应为无驼峰、无拐点的光滑曲线,零流量时的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40%,且宜大于设计工作压力的120%;当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65%;泵轴的密封方式和材料应满足消防水泵在低流量时运转的要求;(3)泵体外壳材质为球墨铸铁,叶轮为青铜或不锈钢。(4)消防泵流量检测装置的计量精度应为0.4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泵设计流量值的175%;压力检测装置的计量精度应为0.5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泵设计压力值的165%;3.8.16、气体灭火系统(1)设置部位:________。(2)系统型式:________为组合分配系统,_______个防护区;________为单元独立系统;________采用预制式装置。每个房间为独立的防护区。拟采用七氟丙烷灭火剂。(3)设计参数:灭火设计浓度8%,设计喷放时间8s,灭火浸渍时间5min。(4)气体灭火系统待设备招投标后,由中标人负责深化设计。深化设计严格按照本设计的基本技术条件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进行。施工安装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的规定,并参见国标图07S207《气体消防系统选用、安装与建筑灭火器配置》。(5)控制要求: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有人工作或值班时,设为手动方式;无人值班时,设在自动控制方式。自动、手动控制方式的转换,在防护区内、外的灭火控制器上实现。(5.1)防护区设两路火灾探测器进行火灾探测;只有在两路探测器同时报警时,系统才能自动动作。(5.2)自动控制具有灭火时自动关闭门窗、关断空调管道、开启泄压口等联动功能。51\n51(5.3)在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6)安全措施:防护区围护结构(含门、窗)强度不小于1200KPa,防护区直通安全通道的门,向外开启。每个防护区均设泄压口,泄压口位于外墙上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入口应设声光报警器和指示灯,防护区内配置空气呼吸器。火灾扑灭后,应开窗或打开排风机将残余有害气体排出。穿过有爆炸危险和变、配电间的气体灭火管道以及预制式气体灭火装置的金属箱体,应设防静电接地。3.8.17、气熔胶灭火装置(1)设置部位:________。(2)设计参数:灭火设计密度________,喷头最高温度1800C。(3)采用S型热气熔胶预制灭火装置,壁挂式安装,安装高度为距地面3.0m。大于160m3的防护区应设置多于1台装置,其相互间距不得大于10m。(4)控制方式:具有自动、手动二种控制方式。设置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设有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每个防护区域内都设有双探测回路,当某一个回路报警时,系统进入报警状态,警铃鸣响;当两个回路都报警时,自动灭火控制器开始进入进入延时阶段(0~30S可调),声光报警器报警和联动设备动作(关闭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上的防火阀,防火门、窗等),提醒防护区内人员疏散。延时过后,向防护区的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向防护区喷放气熔胶灭火剂,防护区内所有装置必须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灭火剂喷放后,反馈信号,喷放指示等亮。在气体喷射前或同时,切断防护区内一切与消防电源无关的设备。3.8.17、火探管式自动探火灭火装置(1)设置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电柜内设火探管气体灭火装置。(2)采用七氟丙烷(或二氧化碳)间接式/或直接式。火探管探测火灾,爆破,利用火探管中的压力下降,启动容器阀,通过释放管把灭火剂释放到保护对象。(3)火探管灭火装置能够自动探测火灾并实施灭火,包括在设备的深化设计中,自带自动控制装置,不需提供消防电源及备用电源。只需有信号反应到消防中心的接线端子。3.8.18、干粉灭火装置(1)设置保位:________。(2)设计参数:设计灭火浓度______g/m3(根据防护区确定:图书、文物、档案等防护区150g/m3;石油、液化气等场所150g/m3;其它120g/m3)。(3)采用全淹没应用/局部应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悬挂式安装/柜式安装。(4)动作方式:具有定温启动、热启动、电控启动三种启动方式。发生火灾时,当环境温度超过喷头感温元件公称动作温度或由明火引燃装置上的热敏线,或由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探测到火情,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并发出灭火指令,接通灭火装置的电子启动器电源,灭火剂在驱动气体作用下快速喷射灭火,并向报警主机反馈释放信号。3.8.19、厨房设备灭火装置(1)设置部位: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公共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设置独立的厨房设备灭火装置,灭火介质采用厨房设备专用灭火剂。(2)设计参数:设计喷射强度:烹饪设备0.4L/S.m2,排烟罩和排烟管道0.02L/S.m2;灭火剂持续喷射时间10S;喷嘴最小工作压力0.1MPa;冷却水喷嘴最小工作压力0.05MPa;冷却水持续喷洒时间5min。(3)51\n51厨房设备灭火装置自带自动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探测火灾并实施灭火,其所有信号均反应到消防中心。全套设施包括在厨房设备的深化设计中,并符合《厨房设备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233的规定。3.8.20、灭火器(1)变配电间按中危险级E类火灾配置灭火器,每处放置30Kg推车式CO2灭火器5具(喷咀处不得装有金属喇叭筒),保护距离40m;或/每处放置5Kg手提式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4具,保护距离20m;(2)地下车库属中危险级B类火灾,每处放置5Kg手提式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4具,保护距离12m;(3)厨房属______危险级B、C类火灾,每处放置______Kg手提式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______具,保护距离_____m。(编写提示:B类中危级,保护距离12m;B类严重危级,保护距离9m);(4)其它部位轻/中/严重_危险级A类火灾,在每一消火栓处配____Kg手提式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____具,另配置6L手提式水型灭火器1具。(5)除消火栓组合箱内的灭火器外,还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要求,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增设灭火器配置点,使得所有位置均在1具灭火器保护范围内。且不得影响疏散安全。(6)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铭牌应朝外。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3.8.21、所有消防器材与设备需经国家消防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型式检验合格。设置于建筑室内外供人员操作或使用的消防设施,均应设置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志。4、节水和节能(选择以下合适项)4.1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同一压力源,保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4.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循环系统,循环管道同程布置/设置循环平衡阀/_____部门设置电伴热措施,尽量缩短不循环配水支管的长度。4.3景观水池兼作雨水收集贮存水池,由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规定的中水补水,并设置循环系统。4.4室内冲厕、车库冲洗和绿化及景观用水均利用中水。绿化采用微喷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4.5卫生器具及配件:采用两档式冲水的4/5L坐便器,小便器采用自动感应式冲洗阀,公共卫生间洗手盆水龙头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冲洗阀和感应龙头的水压控制在0.20MPa/0.15MPa以内,控制一次冲水量。4.6消防水池(箱)与空调冷却塔补水池(箱)合并,夏季形成活水,控制水质变化,延长换水周期。4.7需独立水费结算的用水部位分装水表,通过经济杠杆达到节水目的。4.8避难层的消防转输水箱的溢水回流到一级消防贮水池内,以防二级加压供水泵供水量小于一级转输泵流量时,转输流量溢水造成的浪费。4.9_____层为高位水箱重力供水,提升泵工频间歇运行,保证水泵在高效区运行和减少长期维持压力所耗费的能量。4.10给水管和中水管采用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和衬塑钢管,减少因管道阻力损失的能量。4.11、雨水利用(详见室外总平面项目)4.11.1、以工程建设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设计选下列合适项,北京市项目应写“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说明”)4.11.2、雨水利用方式为(收集回用/土壤入渗/收集回用+土壤入渗)。4.11.3、雨水收集回用:屋面(和路面)雨水收集利用。汇水面积为_______m251\n51,设计重现期_______年,日降雨厚度_______mm,设计日雨水径流量_______m3/d。雨水蓄存设施有效容积_______m3,景观水体等蓄水设施容积为_______m3。雨水用于(景观水体补水/浇灌绿地/冷却塔补水/其它)。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用水量_______m3/d。雨水处理采用(蓄水设施自然沉淀/机械过滤/混凝过滤/其它),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第3.2.5条规定。4.11.4、雨水入渗:入渗设施为(下凹绿地/地面透水砖/入渗浅沟/埋地入渗管渠/其它),有效渗透面积______m2。日入渗水量不小于_______m3/d,渗透设施蓄水容积_______m3。(若入渗设施为下凹绿地,则简写为:下凹绿地面积_______m2,汇入雨水的屋面路面面积_______m2。)4.11.5、雨水利用和控制设施设置溢流排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5、卫生器具5.1、本工程所用卫生洁具及给水、排水配件均应符合现行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国家标准《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和北京市地标《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DB11/343(注意仅适用于北京市工程)的规定。5.2、坐便器达到《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2010所规定的级,。。。。。(按照”绿建”星级要求,写明各洁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如有LEED绿建要求,则写明符合LEED认证要求的节水型器具的流量要求)器具流量不应大于限值流量,并将节水器具的型号和流量参数提供给“绿建”认证机构或美国USGBC认证机构。5.3、卫生洁具选型由甲方自定。甲方应在施工预留洞前确定产品。选型原则为:(1)座便器采用4/5升两档冲水量的水箱。(2)商业、餐饮、酒店公共娱乐部分、办公部分公共卫生间采用自动感应式和脚踏式(办公部分)冲洗阀内置存水弯平蹲式/(不带存水弯普通)蹲便器、自动感应式冲洗阀内置存水弯壁挂式/(立式)小便器、自动感应式水嘴洗手盆。(3)公共淋浴采用带温度显示和压力平衡阀的混水开关淋浴器,双管供水。集体宿舍公共淋浴间采用付费刷卡淋浴器。(4)酒店、公寓卫生间采用陶瓷芯密封混水嘴台式洗脸盆、带水箱座便器、浴缸采用(不)带裙边搪瓷铸铁/钢板/压克力浴盆,其余卫生洁具采用陶瓷制品。(5)公寓、住宅内厨房采用不锈钢双槽洗涤盆。(6)所有水嘴均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6、管材及接口6.1、给水管、热水供回水管、热水膨胀管:(设计选用合适项,注意并不局限于下列管材)(1)干管和立管采用涂(衬)塑无缝钢管(热浸镀锌),无缝钢管件,法兰连接/沟槽连接。热水管内衬塑材料应为热水型(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1.0MPa时采用)。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料管,热熔连接。与金属管和用水器具连接采用螺纹/法兰。冷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4。热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2.5。(2)干管和立管采用涂(衬)塑焊接钢管(热浸镀锌),可锻铸铁衬塑管件,DN≤65mm者螺纹连接,DN≥80mm者沟槽连接/法兰连接。热水管内衬塑材料应为热水型(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1.0MPa时采用)。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料管,热熔连接。与金属管和用水器具连接采用螺纹/法兰。冷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4。热水PP-R管道的管系列为S2.5。(3)干管和立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牌号S30408,DN≤80mm者卡压式连接/双卡压式51\n51连接/环压式连接/锁扩式管件连接/氩弧焊连接/其它连接方式;DN≥100mm者沟槽连接/法兰连接。管材和接口公称压力:加压泵输水干、立管1.0MPa/1.6MPa;其它部位1.0MPa。嵌墙支管和埋地管采用外覆塑层不锈钢管。(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大于1.6MPa应采用非薄壁不锈钢管)(4)干管和立管采用冷拉薄壁铜管,DN<25mm的明装支管采用软钎焊接或封压连接;DN≥25mm者及暗装铜管采用硬钎焊接。管材和接口公称压力:加压泵输水干、立管1.0MPa/1.6MPa/2.5MPa;其它部位1.0MPa。嵌墙和埋地铜管采用覆塑铜管。(5)干管、支管均采用符合行业标准CJ/T321的铝合金衬塑复合管,DN≤50mm者承插热熔连接连接,DN>50mm者承插电熔连接。公称压力:加压泵输水干、立管1.0MPa/1.6MPa,其它部位1.0MPa/0.6MPa。管系列为S3.2。(6)埋在垫层或嵌在墙槽内的支管采用______管。(7)DN≥50mm阀门与管道连接,机房内管道连接采用法兰/沟槽。6.2、中水管(雨水回用水等再生水管):(选用下列合适项,注意并不局限于下列管材)(1)全部管道均采用涂(衬)塑焊接钢管(热浸镀锌),可锻铸铁衬塑管件,DN≤65mm者螺纹连接,DN≥80mm者沟槽连接/法兰连接。(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1.0MPa时采用)(2)干管和立管采用涂(衬)塑无缝钢管(热浸镀锌),无缝钢管件,法兰连接/沟槽连接。(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1.0MPa时采用)(3)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料管,热熔连接。与金属管和用水器具连接采用螺纹/法兰。管系列为S4。6.3、直饮水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牌号S30408。卡压式连接/双卡压式连接/环压式连接。管材和接口公称压力:加压泵输水干、立管1.0MPa/1.6MPa;其它部位1.0MPa。嵌墙支管和埋地管采用外覆塑层不锈钢管。(提示:系统内工作压力大于1.6MPa应采用非薄壁不锈钢管)与设备及阀门等管件、附件连接处采用管件或法兰连接。6.4、蒸汽及凝结水管、热媒热水管(间接换热)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DN>100mm时采用法兰连接,机房内管道及与阀门、设备相接的管段采用法兰连接。太阳能集热器集热管(加防冻工质液)采用不锈钢管/太阳能集热器集热管(以水为工质,并作为热媒者)采用热镀锌钢管。6.5、消火栓管道、消防水炮管道(选择以下合适项)(1)均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件。(2)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可锻铸铁管件。(3)水泵输水管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件。各竖向分区配水管采用加厚热镀锌钢管/热镀锌钢管,可锻铸铁管件。(4)消火栓栓口和DN≤50mm者螺纹连接,DN>50mm者(消火栓栓口除外)沟槽连接或法兰连接。机房内管道采用法兰连接。6.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大空间灭火系统管道(选择以下合适项)(1)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可锻铸铁管件。(2)加压泵输水管至报警阀上游的管道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件。报警阀下游的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可锻铸铁管件。(3)热镀锌钢管DN≤50mm者丝扣连接,无缝钢管和DN>50mm的热镀锌钢管沟槽连接。喷头与管道采用锥形管螺纹连接。6.7、泵房内管道:同各系统管材,法兰连接。采用塑料管的系统,泵房内采用衬塑钢管。6.8、沟槽式管件接口的公称压力应与同位置阀门的公称压力相同。6.9、气体灭火系统管道采用厚壁高压无缝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镀锌法兰连接。管道、阀门、附件等均由气体灭火系统承包公司在深化设计中确定。并应满足高压气体的承压要求。6.9A、细水雾系统采用不锈钢无缝管,焊接或卡接(按不同口径选用),喷头连接方式为螺纹。壁厚符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14976的要求。管道、阀门、附件等均由承包公司51\n51在深化设计中确定。6.10、生活排水重力管道:(选择以下合适项)(1)污废水管、通气管采用符合行业标准CJ/T178的建筑排水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管件,RC型(A型)法兰压盖承插式连接,双面450橡胶密封。(2)污废水管、通气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平口对接(W型)、橡胶圈密封,不锈钢卡箍卡紧。(3)污废水管、通气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立管采用平口对接(W型)、橡胶圈密封,不锈钢卡箍卡紧;横管采用RC型(A型)法兰压盖承插式连接,双面450橡胶密封。(4)污废水管、通气管采用__________塑料管,__________连接。(5)埋地管采用机制承插式机械法兰接口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应做防腐封包处理。/埋地管采用HDPE塑料排水管,热熔连接。6.11、屋面雨水排水和压力排水管道6.11.1、重力雨水系统、87型雨水斗系统管道和潜水泵排出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涂(衬)塑钢管/热镀锌无缝钢管,沟槽式连接/法兰连接。与潜污泵连接的管段均采用法兰连接。(编写提示:塑料管不用于高层建筑雨水内排水;超高层建筑雨水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6.11.2、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管道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6.11.3、塔楼屋面排出横管上和雨水立管底部的检查口或堵头采用法兰封堵,承压不小于0.6/1.0/1.6/2.5Mpa;裙房屋面排出横管、立管底部和压力排水横管上的检查口或堵头承压不小于0.6MPa。(注意:超高层建筑的承压不小于灌水高度,并不大于2.5MPa)6.12、循环冷却水管采用焊接钢管/无缝钢管,焊接连接,与设备、阀门等相接管段采用法兰连接。6.13、生活水箱溢、泄水管、透气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牌号S30408),其它非饮用水池(箱)溢、泄水管、透气管采用衬塑钢管。6.14、游泳池循环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S31608),凸环式连接。/CPVC给水管,粘接。6.15、水景循环水管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6.16、非标管件按照图中所注角度特殊加工或通过增加管件解决。6.17、采用的管材应符合下列要求:6.17.1、生活给水管道、/热水供回水管道、/直饮水管道的的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6.17.2、相应温度下管道的承压能力应大于管道内介质的工作压力。6.17.3、与热水器直接连接的0.4m以内管段、设备机房内(不包括水质处理机房)管道不得采用塑料管材。6.18、图中所注公称管径DN与管径规格对照表如下:(1)无缝钢管公称直径(DN)与无缝钢管(dXδ)规格对照表公称直径(mm)506580100150200无缝钢管规格(mmXmm)57×3.573×3.589×4108×4159×4.5219×8公称直径(mm)300350400450500无缝钢管规格(mmXmm)325×8377×9426×9478×9530×9(2)给水塑料管公称直径(DN)与给水塑料管规格(De)对照表(mm)51\n51公称直径(DN)1520253240506580100塑料管规格(De)2025324050637590110(3)薄壁不锈钢管公称直径(DN)与薄壁不锈钢管外径与壁厚(dXδ)对照表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65dXδ(mmXmm)15.88×0.822.22×1.028.58×1.035×1.542×1.554×1.576.2×1.5公称直径(mm)80100125150200dXδ(mmXmm)88.9×2.0108×2.0133×2.0159×2.2219×2.5注:薄壁不锈钢管壁厚及外径不得低于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4)排水塑料管公称直径(DN)与排水塑料管规格对照表(mm)公称直径DN5075100150200塑料管规格50751101602007、阀门及附件7.1、阀门7.1.1、给水管、中水管:DN≤50mm者采用铜芯截止阀,DN>50mm者采用闸阀或蝶阀,阀体为球铁或铸钢,阀芯为不锈钢或铜芯,不得采用镀铜阀杆和阀芯。管材为塑料管者采用相应材质的塑料阀门。公称压力_______MPa。/与所连接的管材公称压力一致。7.1.2、热水供回水、热媒管:采用铜芯截止阀或球阀。阀门的适用温度:热水≮80℃;蒸汽≮_______℃。公称压力_____MPa。7.1.3、消防管(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喷雾系统、….)上采用明杆闸阀或有自锁装置的蝶阀,水流指示器前、报警阀进出口的阀门采用电信号阀。自动喷水系统信号阀以外的阀门应带阀位锁具。公称压力_______MPa。/与所连接的管材公称压力一致。7.1.4、高位消防水箱进出水管设置带有指示启闭装置的阀门,公称压力1.0MPa。(“消规”5.2.6/11)7.1.5、水泵的吸水管采用明杆闸阀,公称压力1.0MPa。不得采用没有可靠自锁装置的蝶阀(“消规”5.1.13/5、6和5.3.5)。7.1.6、排水管阀门采用闸阀,公称压力1.0MPa。7.1.7、直饮水管采用不锈钢截止阀。公称压力与所连接的管材公称压力一致。7.1.8、冷却塔进出水管上采用蝶阀和电动蝶阀,公称压力为1.0MPa。7.1.0、蝶阀采用对夹式。蝶阀和闸阀阀体为球铁或铸钢,阀芯为不锈钢或铜芯,不得采用镀铜阀杆和阀芯。7.1.10、阀门的公称压力应大于等于其所在管段的管道公称压力(确定方法见附后参考资料)7.2、止回阀7.2.1、生活给水供水泵出水管上安装速闭消声止回阀或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变频供水设备出水管上由成套变频设备配带。7.2.2、变频调速供水的住宅在各户水表后设止回阀,支管设减压阀者除外。51\n517.2.3、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采用水锤消除止回阀。7.2.4、消防水箱出水管上采用阀前水压0.3m可开启的旋启式止回阀。7.2.5、排水泵出水管上采用排水专用球形止回阀。7.2.6、密闭水加热器进水管上采用有关闭弹簧的止回阀。7.2.7、止回阀的公称压力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7.3、减压阀7.3.1、安装在自来水、中水、热水、消防系统供水管上的减压阀,均要求减静压,减压要求详见各系统图。7.3.2、自来水、中水、热水供水干管上的减压阀采用先导式可调减压阀;支管上的减压阀采用本体带除污器和压力显示的可调式减压稳压阀。消防管上采用比例减压阀/消防专用先导式可调减压阀。7.3.3、减压阀的公称压力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7.3.4、安装减压阀前全部管道必须冲洗干净,减压阀前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和去除杂物。7.3.5、消防系统的减压阀后,设置同径的压力试验排水阀,并至少每3个月打开放水阀运行一次,以免水中杂质沉积而堵塞或损坏阀座。减压阀的进口处设置的过滤器孔网直径不宜小于4目/cm2~5目/cm2,过流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截面积的4倍;过滤器和减压阀前后的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最大量程为设计压力的2倍。7.4、倒流防止器7.4.1、设于市政给水引入管处的倒流防止器为双止回阀型(适用于污染程度低的背压回流管段上),______管段上采用减压型(适用于污染程度高的管段),其余均为低阻力型(适用于污染程度低、中的管段)。污染程度见“建水规”附录A7.4.2、倒流防止器的公称压力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其安装参见国标图12S108《倒流防止器安装》。7.5、附件:7.5.1、热水供回水横管,在其局部上凸处和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局部下凹处最低点设泄水阀。7.5.2、蒸汽立管底部、蒸汽引入管和设备凝结水排除管等应安装疏水器。7.5.3、伸缩装置(1)金属管道(不包括铸铁管)每50m立管长度内设置不锈钢金属软管(挠性沟槽件连接者除外),以补偿超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金属软管的长度根据位移量80mm配置。(此条仅限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红色数据提供参考,根据结构变形量计算)(2)热水管道直线长度每15m(不锈钢管)设不锈钢补偿器,补偿量按20mm配置,热水立管与横管的连接采用如下接法做自然补偿,见下图(A),管道转弯处利用自然弯头做自然补偿,见下图(B),(红色数据提供参考,根据管材线膨胀系数计算)(3)管道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处设置不锈钢金属软管。(4)伸缩装置的公称压力应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5)伸缩装置的补偿长度范围内的两侧设置固定支架,一侧靠近伸缩装置,距伸缩装置的距离≤4DN,固定支架设置在承重结构上。(6)塑料排水管伸缩节:当层高不超过4m时,排水立管每层设一个伸缩节,当层高超过4m时,每层设2个伸缩节。横支管直线管段长度超过2m时,设伸缩节。伸缩节之间最大间距不得超过51\n514m。伸缩节应尽量设在靠近水流汇合管件处。配合伸缩节应设滑动和固定支架。橡胶圈接口的排水塑料管可不设伸缩节。7.5.4、排水塑料管应在如下地方安装阻火圈:(1)穿越防火墙处的两侧;(2)高层建筑DN≥100明装管道穿越楼板处;(3)高层建筑DN≥100管道穿越管井的隔墙处。7.5.5、本体无水封的地漏和卫生洁具,应接管道存水弯。地漏及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严禁采用活动机械密封代替水封和钟罩(扣碗)式地漏。地漏箅子采用镀铬制品,地漏箅子表面低于该处地面不少于10mm。厨房、淋浴间采用带网筐地漏。/医院手术室采用快开式密闭地漏。/住宅卫生间内采用密闭地漏,洗衣机部位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凅的专用地漏(“住宅建筑规范”)。地漏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地漏》CJ/T186的规定。7.5.6、地面清扫口采用铜制品,清扫口表面与地面平。排水沟进入集水泵坑的侧壁加12目不锈钢箅子或设侧墙地漏。7.5.7、水池,水箱人孔采用加锁井盖,盖与盖座之间应用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镶嵌。卫生间、厨房污水泵坑采用密封型防臭铸铁或铸铝井盖,废水泵坑采用非密封型井盖。特殊要求处采用镶嵌密封井盖,外饰面同建筑地面。7.5.8、消防、中水水箱(池)溢水管排出口、通气管口装设防虫网罩,用18目不锈钢钢丝网包扎牢固。生活给水箱溢水管排出口装设网罩,网罩构造长度为200mm短管,管壁开设孔径为10mm,孔距为20mm,且一端管口封堵,外用18目铜或不锈钢丝网包扎牢固,透气管管口安装孔径40µm的微孔过滤器。7.5.9、生活饮用水管道、热水供回水管道、直饮水管道上的阀门与附件,其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7.5.10、消防水泵吸水管上的管道过滤器的过水面积应大于管道过水面积的4倍,且孔径不宜小于3mm。8、管道敷设8.1、设计人选择下列适用项(1)全部给水排水、消防管道均明装。(2)给水排水立管明设,接卫生洁具的支管暗装在吊顶和墙槽内。(3)全部给排水、消防管道除车库、机房、库房、设备层、管道间明设外,其余全部暗装在吊顶、管井、墙槽、后包管窿内、垫层和找平层内。(4)住宅各户的卫生间排水横管敷设在(下沉楼板的垫层内/楼板下/楼板上墙槽内)。(5)地下室埋地排水管道敷设在覆土层内。(6)明装管道的安装应尽量减小对建筑视觉效果的影响,沿墙柱敷设的立管除图中注明者外,均以最小安装距离敷设。(7)(湿陷性黄土地区,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性质和建筑物类别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相关要求编写)防护范围内的埋地管道,设在检漏管沟内/或采用金属套管或钢筋混凝土套管代替管沟,检漏管沟按国标图集《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检露管沟》施工。8.2、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应设套管,套管内径应比管子外径大10~20mm,设于厨房、卫生间、机房楼板的套管顶面比楼板装饰地面高50mm,设于其它部位楼板的套管顶面比楼板装饰地面高20mm,套管下面与楼板齐。塑料立管的金属套管应高出楼板装饰地面100mm。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8.3、排水管道穿楼板应预留孔洞,器具排水管的孔洞位置应根据订货器具的尺寸排定。当楼板有防水层时,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mm的阻水圈。8.4、51\n51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壁或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除图中注明套管管径者外,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尺寸宜较管外径大1~2号,套管对照表见表8.4。穿墙或穿梁钢套管与穿管公称直径对照表表8.4公称直径DN(mm)<3240~5050DN100沟槽连接.沿海等腐蚀性强的地区,薄壁不锈钢管宜采用表面具有防腐膜的产品.钢塑复合管(内衬PE)管径≤DN100采用丝扣、卡环连接;管径>DN100沟槽、法兰连接.涂塑钢管管径≤DN100采用丝扣、卡环连接;管径>DN100沟槽、法兰连接.给水支管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卡压、双挤压连接.薄壁不锈钢管暗埋时采用塑敷不锈钢管.钢塑复合管(内衬PE)丝扣、卡环连接.PP-R给水管道热熔连接.2中水干管钢塑复合管(内衬PE)管径≤DN100采用丝扣、卡环连接;管径>DN100沟槽、法兰连接.涂塑钢管管径≤DN100采用丝扣连接;管径>DN100沟槽、法兰连接.塑料复合管道根据产品要求.中水支管钢塑复合管(内衬PE)丝扣、卡环连接.涂塑钢管丝扣连接.PP-R给水管道热熔连接.3消火栓管道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时为沟槽连接;其余丝扣连接.涂塑钢管4自动喷淋系统管道内外热镀锌钢管涂塑钢管5重力流排水管道机制排水铸铁管A型、B型、W型连接.6压力排水管道,(包括重力流雨水管道)涂塑钢管管径<DN100采用丝扣、法兰;管径≥DN100法兰、沟槽连接.热镀锌钢管7虹吸雨水系统管道专用HDPE管道热熔、电熔连接.8气体灭火系统管道热镀锌无缝钢管专用管件连接.9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管道涂塑钢管/无缝钢管法兰、沟槽连接.2、阀门、配件选用51\n512.1、阀门公称压力有1.0MPa、1.6MPa、2.5MPa,选用时应不小于所在管道公称压力。参考下表系统阀门所处部位阀门公称压力MPa生活供水中水供水配水立管横管和支管;水泵吸水管;市政直供管1.0水泵吸水管1.0水泵出水管和输水管同管材公称压力热水供、回水配水立管横管和支管;配水区回水管1.0热水设备出水管、输水管;循环泵回水及出水管同管材公称压力直饮水配水立管、横管和支管;水泵吸水管1.0水泵出水管和输水管同管材公称压力排水水泵出水管1.0消火栓消防炮各分区配水环网区域和各区立管1.6水泵出口及输水管道不小于系统压力的1.5倍水泵吸水管1.0自动喷水、水喷雾报警阀后管道1.6水泵出口及输水管道不小于系统压力的1.5倍水泵吸水管1.02.2、水表最大公称压力1.0MPa,有0.6MPa、1.0MPa等级。水位控制阀最大公称压力0.6MPa。2.3、先导式减压阀产品应符合《分体先导式减压稳压阀》CJ/T256-2007的规定,支管减压阀(DN<50mm)尚未见产品标准。2.4、倒流防止器产品应符合《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CJ/T160-2010;低阻力型产品应符合《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应用技术规程》CECS259-2009。2.4、雨水斗应满足国标图09S302《雨水斗选用及安装》的要求,虹吸式雨水斗应符合《虹吸雨水斗》CJ/T245-2007的规定。3、水压试验3.1、消防供水管道:执行相应的消防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水消防系统规范。一般是系统工作压力P(1.2~1.4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其试验压力按P+0.4MPa、且大于水泵零流量时的扬程。P≤1.0MPa时,按1.5P且不小于1.4MPa试压。3.2、生活给水、中水供水、热水等供水管网:设计水压大于1.0MPa时,其试验压力按水泵扬程+0.5MPa、且大于水泵零流量时的扬程。设计水压小于1.0MPa时,按1.5倍设计水压且不小于0.6MPa试压。4、系统说明部分4.1、叠压供水设备产品应符合《管网叠压供水设备》CJ/T254。/《箱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603。/《罐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12。施工安装要求参见《叠压供水技术规程》CECS221:2012和“国标图”06SS109《管网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51\n514.2、游泳池给排水设施的供应与施工安装,应遵守《游泳池给水排水技术规程》CJJ122-2008和“国标图”04S107《游泳池附件安装和设施选用》的规定。4.3、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和处理机房内设备的安装执行《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JJ110-2006。4.4、雨水利用工程的施工,应遵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和“国标图”10SS705《雨水综合利用》的规定。4.5、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与施工,应遵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和“国标图”06SS128《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的规定。4.6、消防炮系统的施工安装应遵守《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45:2008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98-2009的规定。4.7、灭火器的施工验收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具体配置见《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防腐油漆做法下表供参考,具体工程用文字叙述名称防腐作法油漆色标非保温管道消火栓管热镀锌钢管:刷调和漆二道红自动喷洒管红环雨水管热镀锌钢管:刷调和漆二道黑色黄环雨水斗内外刷沥青漆二道明装非保温管道给水管钢塑复合管刷调和漆二道。浅兰中水管浅绿污水排水管通气管排水铸铁管内外刷防锈漆二道,外刷银粉漆二道镀锌钢管外刷银粉漆二道银灰雨水管热镀锌钢管:刷调和漆二道与所在房间墙壁颜色相同,黄环保温管道(橡塑材料可不刷调和漆)给水管钢塑复合管刷防锈漆二道再做保温,不锈钢管和铜管直接做保温,再刷调和漆二道浅兰色环热水管浅兰、单红环热水回水管浅兰、双红环中水给水管浅绿色环污水排水管排水铸铁管内外刷防锈漆二道,保温再刷调和漆二道黑色色环51\n51蒸汽管刷防锈漆二道,进行保温再刷调和漆二道深绿双黄环凝结水管深绿单黄环热力供水管深绿双红环热力回水管深绿单红环冷却水管黄色色环机器设备与支架水泵等安装完毕刷调和漆二道灰色热交换器、热水罐进行保温外刷调和漆二道灰色支架除锈后刷防锈漆二道,调和漆二道灰色6、保温厚度北京工程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附录G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附录F管内介质温度离心玻璃棉泡沫橡塑公称直径mm厚度mm公称直径mm厚度mm00C≤,<50C≤DN5050≤DN5030DN70~15060DN70~15035≥DN20070≥DN2004050C≤,≤600C≤DN4035≤DN5025DN50~10040DN70~15028DN125~25045≥DN20032≥DN30050610C<,≤950C≤DN5050不适宜采用DN70~15060≥DN200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