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大样图设计 52页

  • 2.40 MB
  • 2022-12-03 10:54:37 发布

楼梯大样图设计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楼梯大样图设计目录设计规范依据楼梯分类及组成主要设计参数细则设计步骤、内容常见错误楼梯大样图尺寸标注方法实例\n1.设计规范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建筑玻璃应用构造》11J50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地方文件规定(例如地方消防规定中涉及楼梯间形式、楼梯净宽计算等特殊规定)\n相关楼梯的规范条文摘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7楼梯6.7.1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6.7.2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n摘自:《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7.2条文说明\n6.7.3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n6.7.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6.7.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摘自:《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7.5条文说明\n楼梯大样图局部实例\n6.7.6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注:建议楼梯宽大于550~700*3=1650~2100时设双侧扶手)6.7.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注:1)实际设计中,由于顶层栏杆水平扶手长度通常超过0.50m,所以通常扶手高度均按1050设计,不采用900和1050两种高度组合的方式,一般可按踏步中心线量起1.05m计;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第8.7.6条:4.中小学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水平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此要求严于通则,设计相关项目时需特别注意)\n\n6.7.8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注:防滑措施可采用饰面防滑、设置防滑条,现设计中一般采用饰面防滑)6.7.9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注:防攀爬措施包括防攀爬栏杆、栏杆无水平划分杆件等\n\n6.7.10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表6.7.10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楼梯类别最小宽最大高度度住宅共用楼梯0.260.175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0.260.15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0.280.16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其他建筑楼梯0.260.17专用疏散楼梯0.250.18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0.220.20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n6.7.11供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及其他专用服务楼梯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另在6.6台阶、坡道和栏杆篇章6.6.3条:中相关室外楼梯栏杆内容:注意:1.上述条文中室外楼梯的栏杆高度规定2.当室外栏杆用于疏散时,扶手高度应不小于1.10m(建规第7.4.5条;高规6.2.10条)\n各类建筑强制性条文摘要(与通则重复条文未含在内)《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第3.6.5条:一、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第8.1.6条: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另非强条部分:\n\n《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3.1.6条: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以下规定: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99:第4.2.9条: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0m,坡度不应大于45度,并应采取防滑措施。(注:非疏散楼梯)《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56-2008:第7.0.6条: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物的平屋顶作为公众活动场所时:2.直接通往室外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3m,楼梯的栏杆(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m。《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3.1楼梯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0m。\n6.3.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6.3.3(非强条):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6.3.4(非强条):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新增条文)6.3.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本规范全本均为强制性条文):\n《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4.5.3楼梯门、楼梯及走道总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且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4.5.5小学宿舍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楼梯扶手应采用竖向栏杆,且杆件间净宽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不应大于0.20m。\n2.楼梯分类及组成2.1楼梯分类2.1.1按平面形式:常用的有:直跑楼梯——方向单一,直接明了双跑楼梯与三跑楼梯——设计中常用;双分平行楼梯和双分转角楼梯—-对称性强,具有主楼梯的暗示作用;剪刀梯——在同样的平面条件下可以解决双倍人流疏散宽度,需要与层高结合;(需为防烟楼梯间,且使用有限制,请慎用)弧形楼梯与螺旋楼梯——楼梯形式有明显的展示作用,当半径小时通行能力很差,故规范对其有限定要求。\n楼梯平面形式\n2.1.2按结构形式:梁式、板式、悬挑式和悬挂式2.1.3按材料形式:混凝土结构:最常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疏散楼梯、室内装饰性楼梯等,一般需专业设计深化玻璃结构:新形式,装饰性楼梯,需防滑玻璃,需专业设计深化2.1.4按楼梯围护特点:室内装饰性楼梯开敞楼梯:指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一般用作公共建筑内装饰性楼梯,不可计入安全疏散楼梯(注:住宅套内楼梯除外)。敞开楼梯间: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条件下,\n可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疏散宽度。(注:例如一般住宅底商,小型沿街商铺,需结合各地相关消防规范和疏散距离等要求)封闭楼梯间:指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通往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式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通往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做乙级防火门。2.1.5按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室内楼梯、室外楼梯符合相关规定的室外楼梯,可作为疏散楼梯。(见后文3.2.3.1条)\n2.2楼梯的组成:2.2.1梯段:2.2.1休息平台:连接相邻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平台宽度相关规定见下文3.2.1注:1)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10m。(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版(以下简称《技术措施》)第8.2.3.4条)2)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0m.(自: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2.2.3栏杆:梯段及平台临空一侧的安全围护2.2.4梯井:楼梯井是指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间隔空间,起到行走转弯的缓冲作用。楼梯井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穿挂消防水龙带(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4.8: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条文解释如下:\n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05SJ811\n3.主要设计参数细则3.1踏步设计3.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表6.7.10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注:一般设计应按建筑类型对应的要求,不应套用专用疏散楼梯3.1.2楼梯踏步宽度b加高度h:踏高h+踏宽b≈0.45m,步距:b+2h≥0.6m。(自:《技术措施》第8.2.2.2条)3.1.3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踏步宽度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见右图)\n3.1.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注: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3.1.5楼梯每一梯段的踏步高度应一致,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宽度宜一致,且相差不宜大于3mm(自《200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8.2.2条).(注:踏步高差变化不得大于10mm)3.2楼梯宽度3.2.1楼梯宽度: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注:部分地方规范中的定义为扶手与墙或扶手之间的净宽,此类情况应按地方规范(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见下图):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第8.7.2条\n\n3.2.2规范对不同的建筑规定了相应的楼梯和平台宽度的最小尺寸,设计应严格遵守。常用的规定归纳如下,设计时需阅读规范的相关条款:3.2.2.1多层建筑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2m;3.2.2.2医院病房楼不应小于1.3m,医院、疗养院主要楼梯楼段不得小于1.65m,医院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自《高规》6.2.9条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1.5条)3.2.2.3商店建筑的室内公用楼梯不应小于1.4m;(自《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3.1.6条)3.2.2.4电影院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0m.(依据JGJ58-2008《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第6.2.5条)3.2.2.5六层及六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高层居住建筑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m,平台净宽均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n注:1)《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2011版)第5.1.7条:当住宅楼梯开间为2.4m时,其平台净深不应小于1.3m;2)《江苏省住宅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第4.9.3条:当楼梯梯段净宽为1.00m时,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1.30m.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3.4条:楼梯为剪刀梯时,平台净宽不得小于1.30m.3.2.2.6住宅户内楼梯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边为墙时不应小于0.9m,并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3.2.3室外楼梯用作疏散时相关规定:3.2.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7.4.5条:\n3.2.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6.2.10条:\n3.2.4楼梯宽度与疏散宽度楼梯宽度是衡量疏散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楼梯宽度和疏散宽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封闭楼梯间门(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的净宽小于楼梯宽度时,该楼梯的实际疏散宽度则应按门的净宽计算,设计时应注意,尽量最大发挥楼梯的疏散作用。(通常计算门净宽时按土建门洞宽度-100,严格计算门净宽应为土建门洞宽度-200,例如江苏审图要求)3.3楼梯净高:通行人的梯段垂直净高应不小于2.2m(包括梯段起步处0.3m的范围),平台部分净高应不小于2m(见右图)\n3.4其他:一、综合医院设计中,病人使用的疏散楼梯至少应有一座为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二、病房楼的疏散楼梯间,不论层数多少,均应为封闭式楼梯间;高层病房楼应为防烟楼梯间。\n4.设计步骤、内容4.1设计步骤确定楼梯位置-楼梯宽度(根据疏散宽度及相关规范确定)-确定楼梯间净宽和进深(根据建筑类型、层高及楼梯宽度)-绘制剖面(核对净高,需要调整的梯梁与结构确认)-调整平面(核对平台深度是否满足安全疏散)-平、剖面相互核对统一-成图4.2设计内容4.2.1:楼梯编号及索引楼梯编号:应依次对所有楼梯间进行编号。\n一般有核心筒的可按主次关系编号,其他可按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轴线标号方向)编号,核心筒内的楼梯也必须编号。\n编号示例:\n索引示例:索引框引出线索引注释名称索引图号注:楼梯名称、前室(合用前室)面积应在图中注明\n4.2.2:图纸命名:本集团图纸命名规定:核心筒(包含楼梯)大样图,以40开头,楼梯以41开头。一般名称为:核心筒A(楼梯1)平面大样图;楼梯1剖面大样图注:4跑楼梯中间平面以标高命名,如:楼梯1标高3.000米平面大样图(一般图纸比例为1:50)注:备注内楼梯大样与核心筒大样分开在目前设计中尚未执行。\n4.2.2:楼梯大样图设计4.2.2.1从下至上绘制各自然层及必要标高的平面、剖面平面表达要素:轴号轴线、墙体定位、楼梯上下(踏步宽高及步数)、梯段踏步数和踏宽、梯段宽度、平台深度、楼层休息平台标高、相关门窗、设备洞口及百叶(下图)、图名\n剖面表达要素:轴号轴线、楼层线、踏步、扶手(需注明高度)、净高控制线(需注明梯段、平台处控制高度)、楼层高度、梯段高度(步高、步数)、节点作法索引、图名楼梯剖面大样图应准确反映结构形式。节点详图:踏步、栏杆、扶手\n4.2.2.2几点设计细节:1)楼梯栏杆转折处常用做法详见右图(摘自06J401-3《楼梯.栏杆.栏板》第12页):其中设计常采用栏杆伸出1/2踏步的做法使得栏杆平滑转折(右图b),若平台宽度紧张栏杆也可与踏步平齐采用鹤颈处理(下图)。\n2)建筑面与结构面关系:当要求建筑装修面平齐时,结构上下行梯级的起步面相差2倍装修厚度,如下图A(此类一般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楼梯,特别是装修层厚度较大的楼梯)当对建筑装修面不要求平齐时,一般采用结构上下行梯级的起步面对齐的做法,此做法建筑装修面会相差2倍装修厚度.如下图B.当采用此种做法时,平面图中踏步位置即为结构位置,剖面同时表达结构面和建筑完成面位置。\n3)楼梯栏杆荷载一般可按照国家图集《楼梯.栏杆.栏板》06J401-3第4.1条说明:通常均按二类栏杆设计中小学校需按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第8.1.6条,\n4.2.2.3:其他1)正压送风口应在楼梯平面和剖面上表达,位置和尺寸需满足暖通专业所提要求,并注意前室正压送风口的留洞尺寸需考虑执行机构(见下图)。(前室正压送风口由暖通专业提资,建筑需校核其提资是否已考虑执行机构尺寸)\n2)剪刀梯梯段间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墙体。3)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n5.常见错误平、剖面不符(剖、平面应相互核对)结构梯段梁影响净高(与结构对图,有影响处减小梁高或移动梁)结构框架影响梯段净宽、平台净深、磕碰行人(注:框架梁、柱突出在楼梯间内时,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应从突出部分算起,绘图时应如实反映结构条件,尽量避免结构突出物干扰行人,若实在无法避免,则应采取防碰撞及避让的措施)平台低窗临空处、平台框架梁处缺少安全防护(剖面如实反映外墙设计条件,需防护处采取措施,注意不得影响平台疏散)(注:楼梯间窗台高度低于0.8米(住宅低于0.9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且应同时保证楼梯间的窗扇开启后不减少休息平台的通行宽度或磕碰行人。楼梯位置与外立面窗洞口不协调(设计时需立面透明部分与考虑楼梯平台或梯段的协调关系,必要时楼梯需避让或调整立面洞口。)\n错误示意图:\n6.楼梯大样图尺寸标注:表达要素:平面:楼梯间墙体与轴网的关系、楼梯宽度、梯段宽度、梯井宽度、平台深度(宽度)、梯段长度(踏宽*步数)、开门位置、平台标高、梯段上下关系、送风口位置等剖面:层高、梯段高(踏高*步数)、净高控制线梯段处净高和平台处净高、扶手高度、风口高度、节点做法索引等逻辑层次:由小到大、由内至外图面效果:按制图标准,规范尺寸线位置\n实例1:普通混凝土楼梯:首层与地下层间防火分隔、结构梁避让、净高控制等\n实例2:普通混凝土楼梯:临空处的防护栏杆、夹层平面表达等\n实例3:钢结构楼梯钢楼梯断面、踏步、栏杆设计三大要素\n实例4:节点详图:踏步、栏杆、扶手\n结语:楼梯作为建筑竖向联系的主要组成,是施工图大样图设计部分的重要内容,虽然其本身设计难度不大,但与建筑消防设计、其他专业尤其是结构专业关系重要,设计时需对应各类建筑相关规范,在实施方案的后期深化阶段应初步核算其设计可行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准确核对其相关设计参数,而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具体大样图设计工作,切忌将楼梯设计留到施工图阶段甚至施工图设计后期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