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7 KB
- 2022-12-03 10:54:4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路桥毕业设计施工图总说明设计总说明一、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CITGB01-2003);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4、《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J014-97);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GTJ018-97);6、毕业设计任务书。(二)概述本设计是根据提供的地形图,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的公路,总长度为2707.934m。(三)技术标准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HGB01-2003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为: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80km/h3.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4.路基宽度:12m其中:路妞宽度:2X3.75m硬路肩宽:2X1.5m土路肩宽:2X0.75m\n5.路面结构:面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6.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7.线型技术指标: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四)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起点桩号:kO+OOO设计高程:256.3终点桩号:k2+707.934设计高程:226.9路线总长2707.934公里。(五)沿线地理特征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自然地理条件: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部分地区纵坡起伏较大,地表植被为草地、树林,间有水塘、河流。沿线所出自然区划为112a区,属东部温润季冻区,该地区路谢结构突出的问题是防止翻浆和冻胀。翻浆的轻重程度取决于路基的潮湿状态,可根据不同的路基潮湿状态采取措施。该区采用稳定土已取得一定的经验。沿线地层为粉性土、砂类土及砂砾石,山地较强烈隆起。一般填方路段,中塑性粘土及高塑性粘土深5m,地下水位在地面线以下1.5m处;一般挖方路段,路表土为塑性粘土深2m,风化砂深5m,以下为砂岩。(六)新技术采用本设计采用Hint公路设计软件绘制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等图纸,提高Y设计速度和质量。二、路线设计(一)路线平面、纵断谢线型设计说明\n1.技术指标采用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HGB01-2003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全线设置3条平曲线,曲线半径300m/l个,950m/l个,893m/—个,平曲线累计长1513.329m,占路线总长55.89%。纵断面设计变坡点2个,最大纵坡3.4589%,最短坡长690.00m,竖曲线累计长285.067,占路线总长10.527%。2.平、纵线型设计说明本路段是改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使平、纵符合二级公路平原微丘耍求。(二)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路基中间标高。2.纵诎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3.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裾需耍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1(三)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1.技术指标采用全路段采用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技术标准,均不设加宽。曲线超高按绕路中线旋转进行设计。施工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n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车道中心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1.路基设计说明路基宽16.5m,填方边坡为1:1.5,挖力*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路基压实以重型击实标准为依据,参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TGD30-2004)执行。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说明路面双向横坡2%,土路肩横坡3%,挖力*路基设边沟排水,沟底宽和沟深尺寸为80X80cm,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采用浆砌片石加固。(四)路面设计及路肩加形式说明1.设计依裾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进行设计。2.设计交通量和轴次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2年,标准轴载BZZ-100,年增长率为8%,设计累计轴载作用次数930.73万次。3.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的规格参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执行。二级公路路妞结构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4cm),下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6cm);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16cm);上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硕(16cm)下底基层采用水泥稳\n定砂破(15cm);垫层为级配碎石(15cm)。1.路面宽度路曲‘宽为2X3.75m,硬路肩宽:2X1.5m,土路肩宽2X0.75m。2.路肩部分为保护路面,延长使用寿命,路肩应严格压实。(五)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措施取土、弃土方案要注意节约用地和防止水土流失,路基弃土不得随意\n倾倒,必须有规则的堆放在指定位置,并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措施。必要时,在取土坑和弃土堆内种植树木,以保护环境。取土场应尽量集屮设在路线外荒山、荒坡上。(六)涵洞本路所经地区桥梁涵洞设置,以尽量满足目前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力求不改变现有河流,保证排水使用功能,顾及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为原则进行设置。经过资料分析、现场调査核对、征求地方意见、进行总体规划,结合路线纵妞设计和实际可能,对部分小型沟渠作适当改移、归并处理,以控制工程规模,使设计更趋合理。全路段的涵洞采用圆管涵,根据流量设置涵洞口径,洞口形式均为八字墙。涵洞孔径根据流量计算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孔径,结构形式根据节约成本,便于集中预制和养护等合理选择/洞口形式设计为八字墙。(七)平面交叉合理设置平交道U,并对平角U局部进行硬化,解决群众生活不便。三、环境保护在填方路堤边坡、挖方路堑的碎落台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因地制宜,绿化植树,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挖方路基防护的拱形骨架护坡,填方护坡采用的土工网内种植花草树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起到加固路基的作用